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以云南省盈江县为研究区,针对整个县域来研究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农村居民点的搬迁选址布局,基于保护坝区耕地的原则,选址优先考虑低丘缓坡区域。本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统计分析、空间分析功能,对盈江县农村居民点现状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进行地质环境安全性评价,搬迁存在地质隐患的农村居民点;结合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确定搬迁选址的基本区域,为山区处于重度危险环境中农村居民点的选址提供依据。考虑到生产便利性,在农村居民点搬迁选址时,尽量选择在乡镇内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水系(河流、湖泊)对村庄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交通道路与村庄分布也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许多村庄零散分布,村庄建设基本处于无规划指导的自发状态。目前,盈江县的村庄布局模式主要有卫星式、带状式、块状式和自由式四种。盈江县农村居民点大多为自发建设分布,缺乏规划统筹安排,安全性和合理性无法得到充分保障。(2)把地质灾害易发区农村居民点的搬迁选址区域首先考虑在可利用的低丘缓坡区域,通过对低丘缓坡区域进行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确定农村居民点最终的选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时对已搬迁的农村居民点进行复垦,在保证不占用耕地的基础上,又能确保不增加建设用地。可以为山区处于重度危险环境中农村居民点的搬迁选址提供一种思路和依据。(3)在乡镇内部,以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一等适宜区和二等适宜区为依托,综合考虑生产半径、交通、水系、文化观念、政策制度等因素,来最终确定农村居民点的布局。按照以下原则对新建农村居民点进行规划:以经济半径为主要依据,有利成产和方便生活;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实现农村居民点布局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