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及其在过我国的完善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ac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现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行业,其鲜明特征是劳动力的雇佣与使用相分离。劳务派遣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异常迅速。该制度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低成本、低风险和高收益的好处,促进了社会就业机制的转化,调节了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尚不成熟。2008年我国颁布的《劳动合同法》首次对劳务派遣作了相关规范,正式确立了劳务派遣制度。但《劳动合同法》实施五年来,日益显露出其对劳务派遣相关规定的不足,如对适用范围中“临时性、辅助性和替代性”等概念的界定过于模糊,对市场准入条件规定过于简单,以及劳动者权益保护措施的可操作性不强、难以落实等,为社会滥用劳务派遣留下了违规空间,使劳务派遣成了规避法律责任的“港湾”。近年来,我国劳务派遣业无序发展、迅速膨胀,在许多行业和单位甚至成为超主流的用工形式。实践中损害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劳动关系的稳定,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完善劳务派遣相关立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促进劳务派遣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当下我国劳动力市场建设和法制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了劳务派遣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提出了我国劳务派遣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突出问题和相关法律规制的不足;然后,从法律特征、法律关系等方面对劳务派遣进行了深入的法理分析;其次,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介绍了国外关于劳务派遣的立法,最后,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规定,提出了完善相关立法的可行性对策,以期有助于规范劳务派遣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使劳务派遣制度真正回归到劳动合同法原来的定位上来。
其他文献
通过试验发现生物系统用排除剩余污泥方式除磷的能力有限 ,当进水TP≥ 5mg/L时要保证出水TP≤ 0 .5mg/L是困难的。采用活性污泥外循环方式对释磷的污泥进行回流 ,通过提高SBR系统污泥浓度的方式来提高除磷能力的试验表明 :当MLSS =5 g/L、循环污泥量 =1/ 8系统污泥总量时 ,在进水TP≤ 11mg/L、TN =4 5mg/L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出水总磷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而且该系
传统的并行计算都是基于计算机集群的,在生物、气象、地质勘测、化学等领域,成熟的高性能并行计算软件产品,都运行在多个节点的大规模计算机集群上。计算机集群的计算能力固然强
丁家琪,1950年生,湖北建始人,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军事历史、军事人物的研究与教学。参与或主持撰写、编辑叶剑英革命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著作20多部;参与编写
分别研究了传统反硝化中硝酸盐氮负荷、COD N、pH值对反硝化速率及效率的影响 ,得出传统反硝化时最大硝酸盐氮负荷为 0 .0 8kg (kgMLSS·d) ,合适的COD N为 6~ 7,适宜的pH值为 7.5~ 8。对分别以NO-3 和NO-2 为初始基质的反硝化速率进行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在温度为 2 5℃、pH值为 7、基质浓度 30 0mg L后反而是以NO-3 为初始基质的反硝化速率
GC MS分析结果表明 ,水中微量环己烷在负载型TiO2 光催化氧化作用下生成了环己醇、环己酮等中间产物。当pH值为 5 .2~ 8.9时 ,环己烷光催化氧化过程受溶液pH值的影响较小 ,反应速率基本保持不变 ;溶液pH值较低 (pH =2 .0 )时环己烷的光催化氧化速率减小 ,而pH值较高 (pH =12 .0 )时则能促进这一过程的进行。溶液中无机阴离子 (如SO2 -4)的存在能抑制环己烷
规章制度是管理科学的结晶,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规章制度.临床医疗因其工作的复杂、多变,其规章制度更为详细,同时遵守规章制度的意义更为重大.它不仅在于规范医疗工作行为,保
<正>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铁路工务部门的广大职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大搞养路机械化,日益广泛地采用机械养护铁道线路。但是,使用养路机械,
分析了工程试验检测管理所面临的现状,并对工程试验检测管理风险进行了详细的识别,分析了不同可能诱发风险的原因和因素,为进一步加强工程试验检测风险管理提供了依据,减小风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表面活性剂,不仅能降低界面张力,而且具有低毒、易于生物降解、生态相容性优良等特点。随着生物技术和相关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