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蔺子素在食管癌放疗中增敏作用的临床研究

来源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对中药马蔺子素对食管癌的放射增敏作用进行了随机分组研究,将60例符合治性放疗条件的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马蔺子素增敏组(试验组)30例和单纯放疗组(对照组)30例.全部病人均为胸中段鳞癌,髓质型.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病变长度、身体状况分级均匹配.试验组:放疗的同时口服中药马蔺子素胶囊(由东新华制药厂提供,商业名安卡,每粒含55mg),2次/日,110mg/次,直到放疗结束.放疗用<60>Go或 6MV或15MVx线为放射源,5次/周,DT2Gy/次,前后两野对穿照射DT40Gy后,再两野成角照射DT20ˉ30Gy,中位剂量为DT66.1Gy.对照组单纯放疗,其设野和剂量分别同试验组,中位剂量为DT68.6Gy.放疗结束时,试验组CR为53.33%,对照组CR为26.67%(P〈0.05);放疗结束后三月复查,食管片示:试验组CR73.33%,对照CR46.67%.依据40Gy及60Gy时病变消退情况计算的SER分别为1.68和1.23.试验组的毒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和腹泻,发生率为56.6%,高于对照组的30%,但病人均可耐受,无须中断治疗.以上研究结果显示,马蔺子素对食管癌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轻微,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金融学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俱强的学科 ,应在理论的指导下增强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发展。在金融实践基地难觅的现实中 ,综合运用网络技术与多媒
该实验在国内首次应用,经斜坡兔基底动脉池注自体动脉血制备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工以此动物模型为基础,脑动脉壁局部炎症反应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病机制中
真核表达质粒pCR3-TK由pCR3-Uni插入HSV1-TK基因构建而成.pCR3-TK中的TK基因是根据HSV-1CL101株的TK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HSV-1Stocker株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的1.427Kb的DNA
该研究拟通过动态观察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血清IL-6及sICAM-1的变化,探讨二者与围生期窒息后继发的HIE的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为尽早予以干预及康复治疗,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供理论
探讨CD44v6、nm23-H1基因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应用免疫 组化染色方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上皮、44例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23例宫颈原位癌和56例宫颈润鳞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分泌的作用,进一步研究中药在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价值。方法:第一部分:1.用MTT法检测银杏叶提取物对HepG2.2.15细胞的毒性作用。2.用不同浓度的银杏叶提取物作用于HepG2.2.15细胞,期间分不同的时间段(4d和6d)收集细胞培养上清,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TRFI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目的:近年来妇科腹腔镜手术在临床广泛应用,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可更好的维持内环境稳态,减少组织损伤,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恢复时间,因而逐渐成为首选的手术模式。妇科腹腔镜手
目的:探讨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层粘蛋白(Laminin,LN)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研究了FN和LN在正常卵巢、良性卵巢瘤、上皮性卵巢癌中
目前,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于VI形象设计中既符合时代需求,又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拓开了道路.当今社会人们深受“快餐文化”的影响,以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宫颈癌(CC)患者癌组织、正常对照组织和相应血浆中范可尼贫血相关基因F(FANCF)基因甲基化状况及其表达,分析FANCF基因甲基化导致基因表达异常与宫颈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