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方式,没有学习,就没有社会文化的传承和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一代又一代社会人。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体学习社会文化,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学习作为伴随人一生的行为,在个体的未成年时期占掘重要地位,尤其是随着教育的专门化,个体在未成年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社会文化。 本文以2004年武汉市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调查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从社会学的视野实证性地考察了城市家庭环境如何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行为及影响程度;并结合社会转型时期的应试教育体制与独生子女家庭的特点,探询了弥漫于家庭环境中的教育气氛和未成年人学习压力产生的社会根源,进而提出如何将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的学习协调统一,以促进未成年人的学习行为,提升未成年人的学习能力。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首先谈及本文的研究主题,阐述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接着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述评,然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研究方法。本文所讨论的未成年人学习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在学校专门学习社会规范和知识技能的行为。第二部分通过对研究变量(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确定与测量,用统计数据从学习成绩、学习信心、学习动机、学习主动性、课外学习时间和违规学习行为六个方面对武汉市未成年人学习行为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描述分析。通过对从武汉市七个城区抽取的1817个个案的样本的调查研究,本文发现当前城市未成年人的学习行为状况普遍良好,主要表现在大部分未成年人的学习成绩都在中等以上水平且对学习很有信心;几乎所有的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学习动机,其中上大学、找到好工作、为父母争光、考出好成绩是未成年人主要的学习动机;过半数的未成年人学习是主动的;大部分未成年人的课外学习时间在两小时以内;在未成年人的学习行为中很少出现迟到、旷课、抄作业、作弊等违规行为,尤其是旷课和抄作业。第三部分进而从六个家庭环境因素——亲子模式、父母关系、父母素质、家庭经济状况、亲子关系和教养方式出发,用统计方法实证考察了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学习行为的六个方面的影响,数据结果表明父母关系和亲子关系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对未成年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