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分光红外尾气分析系统设计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6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增加,机动车尾气已经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机动车排气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因此,要从污染的源头着手,加强对机动车尾气的检测和控制,稳定、精确的尾气分析系统的需求就显得非常迫切。而且随着新的国家标准的出台,对于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的限制将更加严格。本次设计的红外尾气分析系统就是用来测量尾气中污染气体的浓度,从而为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污染物控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非分光红外(NDIR)探测技术的尾气分析系统,实现了对机动车尾气中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碳氢化合物(HC)这三种成分的同时检测。 本文设计了完整的系统结构,并选择了合适的器件包括红外光源、气室、红外干涉滤光片、红外探测器等。在电子系统方面设计了放大滤波电路、数模转换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及光源驱动电路,特别是高精密放大电路的设计,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为后面的信号处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提高了尾气分析系统的检测精度。通过单片机和上位机程序的编写,从而完成了整个系统结构。 本文通过对各成分的标准浓度气体的测量,获得测量数据和对应浓度间的对应关系,通过Origin软件的分析和处理,拟合出CO2、CO、HC三个成分的关系曲线。并分析影响系统测量准确性的因素,包括环境温度变化、气体压强变化、光源变化等。通过实验对多种成分的同时测量时,三种成分之间相互干扰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各个成分之间的影响系数,然后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补偿。通过分析和补偿,进一步提高了尾气分析系统的精度。 最后通过对实际气体的测量来验证系统,结果证明非分光红外尾气分析系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
其他文献
在我国城市交通中,混合交通现象突出。道路使用者(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冲突是造成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机非冲突最为普遍。我国城市许多交叉口右转
学位
随着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和客运专线的建立,对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现有的计算机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对列车运行图与动车组交路图编制两个子系统的
“营改增”是在原有税收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新政策,该税收政策的颁布和实施,让建筑企业迎来发展契机,有效把控税收政策,可有效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
近年来,山区高等级公路迅猛发展,在山区修建高等级公路,不可避免会跨越“V”字型冲沟,超高路堤也就成为一种常选的结构形式,超高路堤填筑高度普遍在20m~40m之间,由此而产生的超高路
为实现高速长距离光通信,在色散管理系统中进行孤子传输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色散管理孤子是一种周期性分布式补偿方案,它使光纤的色散在空间上交替变化,脉冲在传输过程中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