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实证与观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唐代进行自然审美研究要从全唐诗这一特殊文本出发,在研究对象上,确定全唐诗都描写些什么,要对全唐诗所描写的自然对象进行详细的材料归类和分析。具体对象上,自然指天文和地理,天文包括天空宏观整体、天空中日月星辰等微观天体对象和阴晴风雨等自然气候现象三类,地理包括山川、河流、植物和动物三类。具体类型上,自然包括象征型自然、事实型自然、想象型自然和理想型自然四类。
接着具体分析感官系统下的自然性相,即全唐诗中的自然是怎样被观察和描述的,自然的魅力是如何通过诗人的身体呈现的。视觉上,诗人描述了自然的色彩、形状、光线等外部静态特征,以及自然的力量、动势等外部动态特征:听觉上,描述了自然界的多种声音:嗅觉上,描绘了自然界的多种气味:肤觉等其他感觉上,描述了身体对自然的感受程度以及对空气温度、湿度等的适应程度。诗人对自然的欣赏是全身心的投入,而不是某一个或几个感觉器官的参与,更不是肉体和精神的分裂。
紧接着具体分析理性意识下的物景交融,即全唐诗中自然的整体图景。空间对照上,‘包括地理方位对照、山水对照、动植物对照、地势起伏对照、景物高下对照、俯仰对照、远近对照、大小对照、明暗对照与地理方位对照;时间等综合对照上包括朝夕对照、声色对照、声嗅对照与动静对照等。空间意识上,主要是把自然作为景观进行空间秩序的整理,对自然的描写总是体现出空间的秩序感和音乐节奏的和谐感,以及突破有限空间进入无限的空灵世界的意识。
再接着对唐代自然审美意识进行分析。一是提出自然、心灵与文化是自然审美的三个维度。二是确立人与自然的三种关系,也就是从人的视角、自然的视角,还是人与自然的平等交流,这是自然审美的哲学基础。三是从心和物的角度阐明自然审美的生成机制。四是提炼出中国本土普遍有效的自然审美意识,即自然形式的视听等生理快感、心理的悦情怡志和宇宙人生的生命感悟是唐代山水诗自然审美的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都体现了人整体的身体参与意识,并且这三个层面是不断突破和超越的。
最后,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重新重视中国传统的自然审美资源,以现代人的视野去重新审视唐代自然审美的价值以及在全球语境下的智慧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