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在农村社区治理中的作用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bg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典型的熟人型社会,农村社区的人际关系和舆论环境较为稳定,这就为伦理在农村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伦理在农村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主要依靠伦理观念的支配作用,通过“新乡贤”和伦理组织等载体而实现促进农村社区发展的目的。  农村社区中的主流伦理观念包括生产领域中的“勤劳致富”、家庭生活中的“孝老爱亲”、公共生活中的“友爱互助”等内容。这些主流伦理观念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伦理观念作为价值共识,有利于凝聚社区成员;伦理观念体现为风俗习惯,有利于约束成员行为;伦理观念落实为道德规范,有利于和谐社会关系。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新乡贤”凭借其社会资源、道德修养、经济实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在农村社区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价值层面上来说,“新乡贤”发挥着观念引领与道德示范的作用;从决策层面来说,“新乡贤”具有重大事项咨询、建议的作用;从治理层面来说,“新乡贤”发挥着调解矛盾纠纷、影响农村社区舆论的作用。  农村社区伦理组织是农村社区中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为目的的组织,它为伦理在农村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提供组织保障,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新时代文化;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社区稳定;加强农村社区道德建设,推动乡风文明;倡导政治民主,促进生产发展。  然而,伦理在农村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落后的封建伦理观念和资本主义倡导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消极伦理观念仍然发挥着阻碍作用;二是“新乡贤”在参与农村社区治理中存在法律意识淡薄、垄断公共资源、裙带关系等不利因素;三是伦理组织在农村社区的道德建设中存在自身运作动力不足、职责划分不明确、活动形式单一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阻碍了伦理在农村社区治理中作用的发挥。加强伦理在农村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一方面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挖掘“新乡贤”和伦理组织的价值,营造浓厚道德氛围;另一方面,要通过奖善罚恶制度化、组织发展制度化、完善村规民约等制度建设,用制度的强制力保证伦理作用的实施,实现两者在农村社区治理中的协同治理。
其他文献
国产情景喜剧是借鉴于欧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具有本土化特色的电视剧类型。对于大众传媒应当在美育工程中承担重要责任的今天,它不再单单是一种电视剧艺术形式,更是
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全集,《诗经》详细的记载了周代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具有文学史的价值,更具有伦理的价值。在它所记录的诗歌文本里,有大量的诗歌反映了周
本论文聚焦当代中国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进程中所凸显的问题与矛盾,既借鉴西方发达工业国家于后工业社会语境中正蓬勃兴起的作为生活方式的慢城运动,又借鉴西方发达工业国家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