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在急性白血病患者T细胞表面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u522216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新治疗手段的应用,其预后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作为AL中最常见的的一类白血病,在过去的40年里治疗及预后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其5年总生存率也仅从6.3%(1975-1980)提升至23.9%(2007-2012)。成人B-ALL的生存期在CAR-T细胞治疗技术出现以来确实取得了较明显的提高,但T-ALL的生存率却没有明显变化。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CD279)是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和免疫受体酪氨酸转换基序结构域的抑制性受体。PD-1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和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2(programmed death ligand 2,PD-L2)都是CD28/B7家族成员。PD-1/PD-L1通路对肿瘤免疫反应的负向调控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研究也已发现PD-1在许多初诊血液肿瘤及实体肿瘤患者的免疫细胞上高表达,同时抗PD-1抗体治疗血液肿瘤目前也正在临床试验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关于PD-1在AL方面的研究目前较为少见。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PD-1在AL治疗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临床上选择性应用抗PD-1抗体治疗AL提供更有力的证据。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初诊AL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情况,同时比较治疗后AL患者与初诊AL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的表达差异,进而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我院89例确诊AL患者及26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及其表面PD-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总结。89例患者中,AML 49例,ALL 40例。49例AML患者中,初诊患者14例,其中男6例,女8例,中位年龄53.5岁。复诊患者35例,其中完全缓解患者(CR)13例(男4例,女9例),中位年龄51.3岁;未缓解(NR)患者22例(男11例,女11例),中位年龄53.2岁。40例ALL患者中,初诊患者11例,其中男5例,女6例,中位年龄46.6岁。复诊患者29例,其中完全缓解患者(CR)11例(男5例,女6例),中位年龄48.6岁;未缓解(NR)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中位年龄47.2岁。健康对照组共26例,其中男12例,女14例,中位年龄35.1岁。所有组别患者性别、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同时采用微量样本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对初诊AL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细胞因子浓度(IL-2、IL-10、IFN-γ)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初诊AML及ALL组CD4+T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CD8+T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与初诊组相比,AML及ALL治疗后CR组CD4+T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CR组CD8+T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均明显下降(P<0.05),ALL治疗后NR组无明显变化;初诊AML及ALL组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PD-1表达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治疗后CR组AML及ALL患者组外周血CD4+T及CD8+T细胞PD-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初诊组(P<0.05);治疗后NR组AML及ALL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PD-1表达水平与初诊组均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初诊AML组血清IL-10浓度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初诊ALL组血清IL-10浓度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初诊AML组和ALL组血清IFN-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但血清IL-2几乎测不出,提示初诊AL患者同时存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异常。结论:PD-1高表达于初诊AL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细胞表面,同时其表达情况与患者的治疗疗效密切相关,提示PD-1/PD-L1免疫抑制通路在AL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为临床上应用抗PD-1抗体治疗AL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临床上应用抗PD-1抗体治疗AL的疗效仍需更多的临床实验进行探索。
其他文献
目前,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问题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现有的成果大多都是基于连续介质理论。本文应用颗粒流程序PFC2D,对水工材料混凝土试件双轴试验破坏的全过程
助滑的任务是获得最大的水平速度和为起跳做准备。 1.获得水平速度的条件 首先是助滑道的长度、坡度和滑度。标准跳台助滑道的顶端一般设置三个距离不等的出发口,因滑度的大
本文基于对婴幼儿奶瓶使用,产生的卫生问题以及使用方式上的缺陷进行分析,以婴幼儿的行为方式和人机尺度为基准,对婴幼儿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设计杀菌奶瓶的必要性以及交互设计在人与产品之间的必要性。本文运用科学原理设计了一款符合当代人使用的婴幼儿奶瓶,此款奶瓶改变了原有奶瓶零件多不易清洗的弊端,加入了深紫外杀菌与即热技术,运用了智能交互设计,大大提高了婴儿喂奶率,节省了看护人大量时间和精力,使其
<正>70个难忘瞬间-60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成就令世界瞩目。1994年初,劳动部加入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站上国际社会保障的舞台,开始了与国际社会的交往与对话。经过22年的社保
“V”形技术已取代了传统的“双板平行”的飞行技术,成为当今世界跳台滑雪运动中最为流行的技术。“V”形技术在助滑技术、起跳技术、起飞和空中飞行技术等方面,比传统技术具
随着服务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通过测评服务业以提出提升企业竞争力策略的研究势在必行。用服务价值测度服务业比用服务质量和顾客价值更有效,本文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
目的分析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1月间—2019年1月间于焦作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感染性腹泻患儿178例,对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兴起和水运工程向着大型化、深水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传统水运工程建造方式粗糙,材料、人力、物力等浪费严重的现象被放大,且后期结构健康没有得到充分监测,对于危险没有实时预警机制等缺点一直制约着水运工程向绿色和智能方向的发展。随着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广泛应用,智慧建造与运维管理成为发展的趋势,本文提出了基于BIM的水运工程结构健康监测及其可视化系统来解决水运工程结构健康监测可视化
选题、立意和论证是书评写作的核心环节,并都涉及到认识论的特质。在认识论视角下,书评写作的选题应注重直接阅读经验和读者的需要,立意要运用辩证思维,论证则是基于事实的价
介绍了目前转型高校课程设置存在同专业趋同、内容与实际脱节、实践性课程占比小、内容更新滞后、评价方式欠科学等问题。接着阐述了转型高校课程改革应坚持专业性、应用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