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高危因素探索与预防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g257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乳腺癌患者面临多种治疗需求,中心静脉置管具有方便、舒适等诸多优点,受到了患者和医生的关注,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与此同时,导管相关的并发症轻者导致治疗的中断、住院时间和费用的增加,重者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导管相关性血栓(catheter-related thrombosis,CRT)便是常见又棘手的并发症之一。导管相关性血栓有自己独有的一些特性,比如中心静脉导管的类型、导管尖端的位置等,基于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评分(如Khorana风险评分模型)是否能很好地预测CRT尚不可知。本研究旨在建立可靠的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预测模型,为制定个体化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建模队列为回顾性收集的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n=3131)。预测模型的验证队列1为前瞻且独立入组的自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n=685)。验证队列2为湖南省肿瘤医院的回顾性队列(n=61)。基于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筛选模型变量,采用诺模图(nomogram)实现模型的可视化。预测模型的区分度由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来评判,模型的校准度由拟合优度检验(Hosmer-Lemeshow test)及校正曲线来评判。结果:建模队列(n=3131)总置管日达221,074日,共记录397例(397/3132,12.7%)CRT,发生率为1.80/1000导管日。CRT最常见部位为锁骨下静脉,占52.1%(207/397)。CRT患者中,33.8%(134/397)为多部位血栓。经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CRT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性别、肿瘤类型、静脉置管种类、导管尖端位置、基线化疗、基线无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验证队列1最终入组685例患者,总置管日达38,144日;验证队列2(n=61)总置管日达5,991日。根据最大Youden指数,我们以19.6分作为划分CRT高风险和低风险的分界线,高危组和低危组的CRT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建模队列:24.5%vs.6.4%;验证队列1:26.8%vs.5.6%;验证队列2:22.2%vs.8%,p均<0.001)。我们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在建模队列中为0.741(可信区间:0.715-0.766),在验证队列1和2中分别为0.754(可信区间:0.704-0.803)和0.658(可信区间:0.470-0.845)。同时,我们的模型在建模队列和验证队列中都显示预测和实际观察之间一致性良好,体现了较好的校准度。临床决策分析也说明该模型较传统的Khorana评分模型有更高的临床净获益。结论:我们的模型是一种可靠的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工具,可以准确地将肿瘤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我们的模型可以为临床医生个体化制定血栓预防策略提供重要参考。背景和目的:化疗引起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是抗肿瘤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近年来已受到广泛关注。一般认为,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常与高化疗累积剂量相关,然而仅靠临床危险因素却不足以解释低化疗药物累积剂量下的辅助治疗期间出现的早发性心血管不良事件。我们的研究目的是确定与乳腺癌早发性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的临床和遗传易感因素,并建立最佳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共388例乳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在辅助化疗开始前和完成后完成血常规、肝肾功能、D-二聚体、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T)、N氨基末端钠尿肽前体/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erminal prohormone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BNP)、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患者在入组时检测25个与心脏毒性易感性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取决于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及校正曲线。结果:在388例患者中,有180例患者(46.4%)出现了 277例与辅助化疗相关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电图异常(145/388,37.4%)、心脏超声异常(36/388,9.3%)、NT-proBNP/BNP 升高(22/388,5.7%)和 TnT 升高(1/388,0.3%)。含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比值比(OR),1.698;95%可信区间(CI),1.118-2.579;p=0.013]和 SLC28A3(rs885004)GG 基因型(OR,2.073;95%CI,1.207-3.560;p=0.008)与总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乳腺癌辅助化疗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预测模型的变量包括蒽环类药物化疗、病理类型和SLC28A3(rs885004)的基因型。新模型的 ROC 值为 0.604(95%CI,0.548-0.660),p<0.001。同时,模型显示预测和实际观察之间一致性良好,体现了较好的校准度。结论:在辅助治疗期间出现早发性心血管不良事件较为常见,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将SNPs与临床危险因素相结合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早发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为肿瘤患者化疗相关心脏毒性事件的预防提供重要帮助。背景和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他汀类药物是被广泛使用的降脂药,其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因此,为了解他汀的不同种类、服药的时间长短和服药时机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我们开展了本研究。方法:我们检索了 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ISI Web of Knowledge等数据库。搜索词为"breast cancer" 或"breast neoplasms";"statins"或"lipid-lowering drug";"prognosis" 或 " survival" 或 " mortality" 或 "outcome"等。文章发表时间不限。两名作者交叉互查文章入选标准及提取信息的准确性,使用Stata 11.0软件,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后获得503篇文献,最终14篇文章入选,共纳入302,56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总体而言,他汀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特异性死亡及全因死亡(肿瘤特异性死亡:HR,0.78;p<0.001;全因死亡:HR,0.77;p<0.001),但其保护作用与他汀的种类有关。脂溶性他汀可以改善乳腺癌的肿瘤特异性死亡及全因死亡,水溶性他汀能改善全因死亡,但并不能改善肿瘤特异性死亡。服药的时间长短和服药时机不影响他汀类药物的保护作用。结论:虽然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但是其保护作用与他汀的种类相关。这些结论对指导乳腺癌患者规范化使用他汀类药物有一定帮助。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及目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是一组起源于成熟T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明显差于B细胞淋巴瘤,标准化疗方案有效率尚可,但存在缓解时间短、复发率较高的问题。因此,进一步研究阐明PTCL的发病机制,对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及改善PTCL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PD-1/
研究目的:放疗是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KTCL)治疗的基石。在过去的十年中,早期NKTCL的治疗已从基于蒽环类药物的化疗逐渐发展为基于非蒽环类药物的放化疗综合治疗,早期ENKTCL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改善。在真实世界中,接受诱导化疗后放疗的ENKTCL患者是一个很大的群体,目前针对预后较差的诱导化疗抵抗的ENK
背景盆腔器官脱垂作为最为主要的一种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植入合成网片的盆底重建术对于重度和复发脱垂的疗效得到了循证医学证据的肯定,但植入网片带来的网片相关并发症使得该手术方式一直存在争议。疼痛并发症是其中最为棘手的严重并发症,但目前对网片植入术后疼痛的原因和机制尚无深入研究。材料和方法10具新鲜女性冰冻尸体,在尸体标本中进行经阴道植入网片的改良全盆底重建术,对阴部神经、分支
基于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在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目的:约三分之一的脑卒中由颈动脉狭窄引起,颈动脉斑块发生破裂进入脑血管,造成急性栓塞,引发脑缺血事件。相比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几率更高,发生卒中风险更大。大量研究指出,斑块稳定性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临床治疗选择。而受限于人眼的分辨能力与主观判断的阅片方式,目前的无创影像技术仅能判断少数斑块形态特征,难以观察到
目的:肾动脉狭窄患者选择药物治疗或血管重建是否从中获益尚有争议。本研究拟探索影响肾动脉狭窄患者腔内治疗后近远期血压的预后因素。方法:本研究前瞻性地纳入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中心接受单侧肾动脉腔内治疗的肾动脉狭窄患者,收集患者重要的临床信息包括人口学信息、合并症、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影像资料等,并在腔内治疗术前和术后进行了 FD-PBV灌注检查。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随访资料。使用二元logistic
目的泪沟畸形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美学问题,涉及下睑和中面部各层次的诸多解剖学变化,近年来得到学者们的深入研究。用于泪沟畸形矫正的下睑成形术在当下己成为面部年轻化治疗的热门选择,与此相对的是,用于客观评估泪沟严重程度的方法仍较为有限。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三维摄影测量技术,以中国人群为对象建立一套针对泪沟畸形的三维测量方法,并验证此方法的可靠性和临床价值。在第二部分,回顾本中心通过眶隔脂肪重置技术矫正泪沟畸
背景及目的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或其配体(PD-L1)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随着单药治疗在多个癌肿中取得成功,研究者们的兴趣开始转向联合治疗策略的探索,但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利用现有临床试验数据,总结抗PD-1/PD-L1联用治疗的不良反应谱,并对其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合并。此外,部分重症不
研究背景: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预后较差。SLE-TMA背后的病因多样,已知的有抗磷脂抗体、ADAMTS13抑制物、感染等,但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病因尚不明确,最佳治疗方式不详。零星报道认为,补体旁路激活或许在SLE-TMA的发病中有
研究背景与目的 脑微出血是脑小血管病的常见形式之一。相关血管病变主要包括血管壁脂质玻璃样变以及血管壁β-淀粉样蛋白沉积,分别与高血压、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脑微出血没有典型的脑出血临床表现,但与认知障碍有相关性。存在脑微出血的人群在未来发生卒中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对脑微出血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预测未来的脑血管事件,同时影响用药决策。已有的关于脑微出血的流行病学大型研究主要立足于欧美人群,针对中国人群的流
第一部分早期结直肠癌经内镜非治愈性切除术后癌残留或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分析背景与目的:内镜下切除是目前治疗早期结直肠癌主要的手段,当黏膜病理结果提示非治愈性切除,具有追加外科根治手术指征时,需要及时追加外科手术。但在实际临床中,患者按照现有指南追加外科根治手术后,术后病理很少看到有癌残留或淋巴结转移,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对患者的又一次打击,尤其是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如果追加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