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逆向物流(RL)是近年才提出的一种物流新概念,它是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环节之一,也是企业应对环境及管制压力、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现实选择,已成为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的研究重点置于逆向物流的效应分析和推进策略两个方面,意在构筑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并为企业开展逆向物流活动提供理论解释和策略指导。本文首先从要素说和系统说两个角度阐述了逆向物流的内涵,综合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界定了逆向物流的概念,并总结了1993年《逆向物流白皮书》发表以来逆向物流的主要管理方法和途径。 针对逆向物流活动进行效应分析是本文的主要创见。基于逆向物流活动对核心企业、供应链、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不同影响,分别提出利润效应、协同效应、价值效应和环境效应的概念。在利润效应的分析中,以逆向物流利润效应的影响因素为起点,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模型、企业开展逆向物流活动的价格和产量决策,认为逆向物流活动将会降低企业成本,并借助政策管制提高其效益,从而实现利润效应;协同效应的分析则是基于对制造商和分销商关系以及对不同渠道类型中制造商产品的最优价格和利润的综合考察,结合IT行业的实践,提出供应链成员行为整合模式,并进一步对供应链全员开展逆向物流活动展开获利分析;顾客满意理论是价值效应的分析起点,本文认为企业开展逆向物流活动的努力是企业与消费者博弈的结果,在导入价值网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消费者剩余理论描述了价值效应的存在;从社会规制的角度对企业间合作开展逆向物流活动的行为进行再思考,是环境效应分析的逻辑起点,并采用双层目标决策模型描述了环境效应的产生过程。 逆向物流的推进策略由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构成。政府层面的策略要点是:加强柔性管制、立法中引入延伸生产者责任原则、促进公众参与。企业层面的关键要素有:生态设计、制造商和分销商的委托—代理机制、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