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对弹力概念理解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1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总是试图与自己原有的认识相联系,从而对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和事实作出他们自认为“合理”的判断与解释。由于这种解释是学生通过自已的思考主动建构的,所以他们往往很难作出改变或放弃。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的状况去进行教学。”因此研究学生是如何认识和学习科学概念的,分析学生的前概念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转变过程,对设计教学活动至关重要,对科学教材的编写也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力学的教学是是整个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弹力是高中学生学习的第二种按性质命名的力,是力学的重点,也是一个让老师和学生都深感头痛的难点。因此,在学习弹力之前,了解学生对弹力及弹性的理解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欲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采用二阶段式测试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学生学习弹力时的前概念。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占93﹪)高一学生都能认识到物理学上的力和生活中的力或力气的区别,但部分学生容易把力与做功搞混,理解力的平衡时也容易出现偏差,对弹性形变的认识、弹力方向及大小的认识等都易受生活常识的影响而产生各种不同的误解。了解了学生学习弹力时的前概念后,笔者对这些前概念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归结起来,高一学生对弹力概念理解错误的根源在于:1.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肤浅、认识片面导致不能正确认识弹力概念;2.物理学概念和日常生活中的概念没有分化;3.学生对力产生的本质原因不理解;4.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理解有误;5.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建立正确的表征,不能将知识系统化。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的结果,笔者进一步探讨了概念转化的策略并对当前的物理概念教学提出如下建议: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以学生的迷思概念为起点,融合多种概念转化策略于教学中,设计恰当的问题或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强化磷酸三钙/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支架材料体外定向成骨诱导后植入比格犬胫骨上段骨缺损巾构建组织工程骨并修复体内骨缺损能力及血管化的情况。
大数据,云服务,社交网络等技术应用触发了教育变革,教育信息化正走入快车道。移动学习、在线教育、翻转课堂等方式开启了新学习时代,这对传统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企业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应加强对内部管理的力度,合理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从而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最终使得企业在激
本研究采用RAPD、SSR和ISSR三种分子标记对36份西葫芦材料进行亲缘关系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西葫芦DNA提取方法的优化。本试验采用改良后的CTAB法提取西葫芦的DNA,所提D
动力电池热失控是引起动力电池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动力电池的安全防控应该从电池热失控着手。简述了我国动力电池热失控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动力电池热失控的主要原因,介
本研究采用RAPD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对41份枇杷属植物材料进行亲缘关系研究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枇杷属植物DNA提取方法的优化。针对枇杷属植物叶片富含多糖
本课题来源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复制法矾制解毒共性技术和相关设备研究“(编号:2006BAI09B06-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半夏刺激性毒性的物质基础和炮制解毒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加剧,交通运输需求迅猛增长。交通运输已成为现代城市的基本要素,对保证社会经济体系及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与此同时,由此而引起
人类语言具有“模糊”的特性。近年来,关于模糊语言的研究在各个领域中正日益受到关注。传统研究认为商务信函要求清晰明了,避免歧义误解,商务信函的写作必须严格遵循7C原则,
人工智能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Internet,开发辅助教学专家系统,能有效解决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面临的师资不足、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