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中程序设计类课程知识传播模型应用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eDongNiMaBi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与发展,尤其是Web2.0技术的成熟,社交网络逐渐兴起,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传播的重要方式。因此,社交网络上知识的传播特征、影响知识传播的要素及相关要素对传播效果的作用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以程序设计类课程知识为研究对象,探索传播过程中网络结构、学习者特征及知识类型对知识传播速率及传播范围的影响,得出结论,为此类知识的传播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支持。首先对课程知识和知识传播主体进行分析。对于知识特征,主要是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知识进行分类便于后面进行知识特征因素的提取;对于传播主体特征,分析出影响传播者传授能力、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然后,阐述了常见的Cowan知识传播模型和SIR病毒模型的优点与不足,经研究,以经典的SIR病毒模型作底层构架,引入知识特征因素传播概率λ、传播者特征因素传授能力T、接收者特征因子学习能力L、二者之间的信任水平W及相关要素,建立满足条件的知识传播模型。最后,以WS小世界网络的构建方法建立网络拓扑结构,基于所建立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知识传播模型,运用计算机仿真模拟的方法,借助于MATLAB实验平台,探讨网络结构p、学习者特征T、L、W及知识传播概率λ对知识传播过程的影响。结论发现:重连概率p取值[0.01,0.1],网络结构为小世界网络时,更有利于知识传播。提高传播者传授能力T、学习者学习能力L及二者之间的信任度W能促进知识的高效与大规模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传播概率λ越大,传播效果越明显,因此,可以将传播概率小的知识转化为传播概率大的知识后再进行传播。以程序设计类课程知识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在社交网络上的传播现象,不仅为此类知识传播提供了新思路,也为研究其他类型知识传播提供了新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运动对高血压大鼠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胰岛素抵抗及内皮素的影响,探讨适宜运动对高血压及并发症的防治及其作用机制,为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体育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迫在眉睫,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对动作技能的熟练掌握,更应该是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国以来,中等师范学校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建国初期的改造与整顿、“大跃进”与“文革”时期的“教育革命”、改革开放时期的发展与转型。   建国初期,国家在改造旧
教育公平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异也是社会面临的热点问题。随着人们终身体育思想的不断深化,人们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尤其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
现如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社会、贡献社会,从社会中学习并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还能够给大学生带来道德教育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