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诺氟沙星、头孢克肟、青霉素V钾为研究对象,用溶出伏安法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抗生素类药物与大分子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电化学性质、光谱特征、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反应条件,同时也建立了新的药物分析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样品中。(1)利用电化学法研究了诺氟沙星与5-磺基水杨酸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测定诺氟沙星的新方法。设定富集电位在-0.1V时检测其溶出伏安曲线。在大电流0.2m A、0.5m A下,其线性范围分别在1.0×10-6~2.0×10-4mol/L,4.0×10-5~2.0×10-4mol/L,检出限为1.608×10-6mol/L,相对标准偏差1.10%。本体系用于检测诺氟沙星胶囊中的诺氟沙星含量,且加标回收率在95%~100%之间。实验通过体外配伍性研究,证明两者发生了药物相互作用,所以在临床医学或生活中联合使用两种药物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2)研究了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头孢克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行为。通过计算不同温度下的荧光猝灭常数Ksv、结合位点数n、结合常数KA、结合距离r以及热力学参数,针对于头孢克肟对BSA的荧光猝灭机制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头孢克肟对BSA荧光猝灭方式是动态猝灭,两者通过疏水作用力按1:1的比例结合;结合距离r=2.112nm;并且头孢克肟对BSA构象具有一定的影响,可见血清白蛋白对头孢克肟具有储存和转运功能。同时建立了测定头孢克肟的新方法,其线性范围为0.080~0.560μg/m L,检出限0.345μg/m L,相对标准偏差3.01%,可用于头孢克肟胶囊的分析测定。(3)利用溶出伏安法研究了青霉素V钾与BSA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测定青霉素V钾的新方法,青霉素V钾与BSA通过静电作用力形成一种非电活性复合物,结合比约为1:1,结合常数β=3.35×106 L/mol,结合数n=1。其线性范围1.0×10-4~6.0×10-3mol/L,检出限1.085×10-4mol/L,相对标准偏差2.20%。对尿液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5%~105%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