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源系统能量流计算及概率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ju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到全球能源危机和全球性的“生态变化”的消极影响,我们国家提出了“双碳”目标的承诺与实现时间。同时,工业界和学术界也逐渐将研究重心转移至以电力系统为纽带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多种能源联产和梯级利用的新型能源系统的研究领域中,旨在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及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因此,出现了综合能源系统的概念,综合能源系统能够实现化石能源、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等不同异质能源之间的协同转换,实现电能、天然气能、热能等不同异质能量流之间的优势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建模是开展综合能源系统相关研究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综合能源系统能量流计算方法选择及能量流求解计算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依据;其能量流的计算是进行综合能源系统规划、运行、安全评估和动态仿真模拟等工作的重要基础性任务,通过综合能源系统的能量流计算结果,可以得到综合能源系统状态变量及其能量流的分布概况,实现综合能源系统的状态监测和数据分析,为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可靠性评估等提供最直接数据。同时,综合能源系统涉及范围广,任意环节受到扰动,整个网络的能量分布将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通过分析系统扰动量与状态量的数字特征关系,发掘出系统潜在的越限风险的方法,给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辅助决策依据。对此,本文开展了以下的研究工作:(1)分析总结不同能源子系统和耦合设备的物理特性及其数学模型,基于节点法对电力子系统、天然气子系统、热力子系统建立相应的统一能量流数学模型。考虑天然气子系统中压缩机的多种运行工况模式,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对热力子系统能流量约束模型进行改写,为热力子系统能量流计算的改进提供重要依据。(2)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梯度下降法的热力子系统能量流计算方法。针对现有的不足之处中对热网子系统的雅可比矩阵导数信息考虑不充分问题,提出改进的热力子系统能量流约束模型,充分考虑各项导数信息,对其雅可比矩阵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化处理和牛顿-拉夫逊迭代策略相结合的改进梯度下降法。并通过多个算例测试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3)提出具有三阶收敛特性的改进迭代策略用于解决天然气子系统能量流计算效率问题。提出的改进迭代策略能够有效地改善传统牛顿-拉夫逊迭代方法在计算天然气子系统能量流计算问题中,出现的对初值敏感的问题并同时提高计算效率,同时与算数平均牛顿迭代方法、牛顿下山法、中点平均牛顿迭代方法和Jarratt迭代方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比对,验证所提出策略的有效性。此外,为了提高计算收敛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改进的模型,即在状态变量的求解中,将节点压力的平方视为一个整体变量进行处理,进而提出一种改进的天然气子系统雅可比矩阵。通过采用基于LHS的MCS方法进行仿真测试,验证所提出的改进迭代策略及其改进模型计算收敛的稳定性和可靠性。(4)提出基于改进半不变量方法的综合能源系统概率能量流分析方法。构建含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的概率能量流约束模型,分析不同耦合设备的运行模式对非对角线的子雅可比矩阵的影响,提出改进的综合能源系统雅可比矩阵,并基于改进的迭代策略进行综合能源系统的确定性能量流计算,为概率能量流分析提供基础数据;进而提出半不变量方法和改进的雅可比矩阵相结合的改进半不变量方法的综合能源系统概率能量流分析方法,以24节点电力子系统-20节点天然气子系统-32节点热力子系统构建的综合能源系统算例为仿真对象,与MCS和PEM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并对系统状态变量的概率分布进行分析,识别出系统中的薄弱环节,为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运行提供了重要的辅助决策信息。
其他文献
输电线路覆冰脱落会引起线路的振荡,导致输电线路产生跳跃,使得输电线路脱冰相发生不平衡张力、线间距离减小的情况,会导致金具损坏,发生放电事故。在自然条件下覆冰输电线路易发生脱冰跳跃事件,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通过有限元仿真研究了不同脱冰方式下线路的跳跃幅值及动态张力变化情况,同时分析了导线工频电场强度的变化规律,对输电线路发生脱冰跳跃时的运行风险进行分析,提出输电线路脱冰跳跃的
学位
DC-DC变换器切换运行于不同的工作模态,是一类典型的切换仿射系统,其高性能控制策略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是,现有工程应用中的控制策略大多忽略了变换器的切换系统特性,导致变换器在大扰动下出现不稳定行为,影响变换器的实际工作性能。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基于切换系统理论设计DC-DC变换器切换律,但这些切换律的动态性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此,本文从切换系统理论角度研究DC-DC变换器,提出一种具有全局
学位
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等分布式资源正大规模渗透到配电网中,使其系统结构、运营主体日益复杂。主动配电网作为分布式资源的重要利用方式,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光伏、风电出力的波动性,电动汽车车主行为的不确定性、电池状态的差异等特点,使主动配电网的实际状态难以准确预测,对其进行日内优化调度成为当下配电网运行的挑战。现有的主动配电网日内调度方法在应对分布式资源的随机性、策略的最优性、经济性
学位
新能源发电系统因输出电压低、波动大等特点,无法直接并网,需要宽输入电压范围、高电压增益的DC-DC变换器作为中间环节,以提升电压等级并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传统高增益DC-DC变换器一般采用多级变换技术或附加升压单元技术,导致体积增加、效率下降、功率密度下降。现有研究表明,DC-DC变换器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当参数变化时,会出现分岔与混沌等行为。由于混沌区域的不稳定电压增益高,因此若能将其控制稳
学位
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IES)运行可靠性更加关注系统在实时运行条件下的时变可靠性。对系统进行运行可靠性评估,不仅能实时反映系统运行状态,还能在考虑多重运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定位系统的薄弱环节,有助于对系统可能面临的故障风险进行合理预测。IES涉及多个能源环节,存在不同供能子系统间的耦合问题,影响运行可靠性的因素极为复杂多样。为了规避短期运行风险,提升系
学位
在工业生产领域中,电动机用电量所占比例比较大,其中风机和水泵设备占用电总量的三分之一。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因为其(IPMSM)具有效率高、结构简单、高功率密度等优点,在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传统的控制策略为id=0控制,在电机运行过程中会造成电能的浪费,不利于实现“双碳”的减排目标。应用于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转矩电流比(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MTPA)控制策略
学位
随着用户对电能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如何确保电能供应的连续性与可靠性愈发重要。作为电力系统向用户传送电能的末端环节,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复杂、所处运行环境变化多样,从而导致因配电网故障而引发的停电事件在电力系统故障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因此,为切实保障供电的可靠性以及尽可能降低停电事件给社会生产与居民生活造成的损失,研究如何实现对配电网线路故障的快速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行波法由于基本不受系统运行方式、故障
学位
面对能源结构清洁化与能源体系转型的背景,构建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电-气互联系统(Integrated electricity and natural gas system,IEGS)成为实现能源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随着电网与天然气网耦合程度的日益加深以及低碳电力要求的日益提升,对协同多能流、探究多能耦合特性、发挥多能互补作用实现电-气互联系统的安全运行及低碳经济调度提出了更高要
学位
惯性是电力系统的固有特性,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属性。在含新能源的电力系统中,惯性在形式和响应特性上产生新的变化。为了高效协同调控含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惯性控制、运行机组出力以及备用容量和储能装置分配,论文首先研究了含新能源电力系统惯性的表现形式和表征方式,并以此为基础,研究适用于含新能源电力系统惯性表征参数的高效在线估计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含新能源电力系统惯性理论。梳理
学位
永磁同步电机由于采用永磁体进行励磁,因此相较于其他同步电机,有效率高、功率密度高的优点。但该方案使电机无法主动对主磁通进行调节,电机无法实现高速运行,系统的泛用性降低。为拓宽永磁同步电机的调速范围,结合不同的应用场景设计并改进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弱磁控制做了如下研究工作。本文首先从永磁同步电机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出发,推导得到其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以简化分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