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肠炎颗粒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理并结合现代配伍理论,由诃子、木香、黄连、肉豆蔻、盐泽泻、血余炭六味中药组成的现代方剂。此方经多年临床应用观察,具有清热除湿、收涩止泻的功效,主要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本文针对中药汤剂临床使用不便、质量不可控等问题,根据方中各中药药效物质的理化性质及药理学研究,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并结合生产实际,将其制成颗粒剂,并研究该颗粒剂的质量标准,以便为临床开发出疗效高、显效快、毒副作用小、服用方便并易于推广的中药新药。 方法:本论文在对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味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临床用药和制剂要求进行提取工艺设计;采用 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以出膏率、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去氢二异丁香酚、木香烃内酯及去氢木香内酯为考察指标,优化最佳提取工艺;以制粒难易程度、颗粒收率、休止角等为指标,并结合溶解性和口服接受度,确定药物与辅料的最优比例,以成型率、颗粒流动性、润湿剂的选择、润湿剂的用量及干燥时间等为指标,通过多项指标得到最佳成型工艺。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制剂中的诃子、肉豆蔻、木香、黄连、盐泽泻进行了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黄连小檗碱、去氢二异丁香酚进行了含量测定,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 结果:通过药学评价,得到最佳的提取路线;以出膏率、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去氢二异丁香酚、木香烃内酯及去氢木香内酯为考察指标,优化最佳提取工艺;通过多项指标得到最佳成型工艺;黄连小檗碱、去氢二异丁香酚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5%、99.37%,RSD分别为1.72%、1.39%,表明此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制剂中的含量测定。 结论:通过研究表明,肠炎颗粒的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简单合理、稳定可行,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好,质量标准稳定、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