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全社会已经普遍认识到,创新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战略措施之一。医药行业则是在更早之前即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有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至2014年这11年间,在医药行业持续壮大的过程中,研发经费和新产品开发支出始终保持增长的发展势头。2013年国务院公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促使医药产业创新升级成为国家战略。医药行业巨额的研究开发投入,使得该行业的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等企业行为成为学者和实业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医药企业的无形资产投入如何影响经营业绩和企业未来的成长性、应当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于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在自创无形资产和外购无形资产之间如何进行抉择以及是否可以根据无形资产投入的结构来判断企业的价值等问题都值得推敲与深思。本文从医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公布的相关无形资产数据入手,将无形资产类别细分后,分别探讨他们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联并进行相应的比较分析,期望能部分回答上述问题。文中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常用分析工具。在描述了医药企业无形资产投入的特征后首先定义了本文研究的无形资产范围即研究费用、开发成本、技术类无形资产和商誉,并分别从企业当前效益和未来成长性的角度将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确定为EBITDA和托宾Q。经过对三个模型的实证检验分析后发现(1)计入当期损益的研发费用与EBITDA的影响呈正相关,且相关程度分别大于其他各个类别的无形资产。这与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入账和计量有着严格的限定相关,企业有很多基础的、战略性的和对未来有长远影响的投入由于监管规则的限制被排除在资产负债表之外以研究费用的形式列支。(2)开发成本与EBITDA呈显著相关性,但相关系数为负。医药行业各个项目的开发成本,在项目获得新药证书或者生产批件后应将该部分投入转为技术类无形资产,如试验失败,则应转为费用。由于最终成功获得新药证书或者生产批件的机率较小,因此开发阶段的投入与EBITDA呈负相关。(3)研究费用投入强度对托宾Q值的影响最大,说明了基础研究的投入强度对企业未来估值的重大影响。(4)商誉的投入与EBITDA和企业托宾Q值均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这与医药行业对专利和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特别强烈有极大的相关性。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指导意义:(1)医药企业应当以新的角度看待研究费用对经营效益和企业市值的影响,在加大无形资产投入总量的同时,应加大基础研究力度,提升研究费用的投入比例。(2)企业应当将有限的资源在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提高将开发成本转化为无形资产的机率。(3)由于通过并购获得无形资产可以减少或者避免开发成本对企业绩效的负相关程度,因此建议企业可以根据经营战略在自行研发和并购获得无形资产之间进行合理权衡;(4)投资机构在投资医药企业或项目时,不仅可以从无形资产的投入总量判断企业的价值,还可以从各项无形资产的投入结构开展分析测算,为投资工作提供辅助决策工具(5)使政府相关部门认识到医药行业无形资产投入的特性和与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性,从而调动他们为医药行业提供支持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