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城镇化进程中苏南小城镇社会空间的演替与分异研究 ——以常州市礼嘉镇为例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改制”和2000年以来的“三集中”后,苏南乡镇企业逐步向中心镇区集中。伴随着产业空间的扩张与重组,外来人口大量涌入,苏南小城镇面临全面的人口和社会空间重构。流动人口低质城镇化问题以及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逐渐累积的社会隔离问题,已经严重阻碍苏南小城镇健康可持续发展。各项国家政策明确提出“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具有良好工业化基础的苏南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就吸纳流动人口异地的重要战略区域,在这一异地城镇化进程中引发的社会问题需要更加深入的认识。既有的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中过程研究与尺度划分不足,运用断面统计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法往往无法揭示社会空间演变的生动过程;以街道或居委会为尺度的研究往往忽视其空间单元内的异质性。另外,在关注外来人口空间演化规律时,很少同时关注到同阶段本地人口的迁居特征。事实上,两者的空间迁移具有紧密的关联性,而既有研究均未形成对两类人群空间流动的整体描述。因此,文章首先强调社会空间分异的过程梳理,从本地人与外地人互动的过程视角对小城镇空间分异过程进行整体描述;并在每一阶段中,从居住主体构成与城市经理人的居住资源分配两个角度阐述分异机制。苏南小城镇镇区的现状分异特征表明:本地人口与外地人口在不同类型的城镇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分异。①居住空间表现出明显的分化与隔离:本地人与外地人群体隔离显著,两类群体内部也出现明显分层;其居住空间分化为六类不同的社会区,呈现出“圈层式拼贴”的分布模式;不同社会区人口在年龄结构、婚姻状况、家庭结构上的特征集中度非常高。②消费空间则表现出重叠与趋同:新生代农民工与高比例核心家庭整体迁移导致外来人口成为积极的消费主体;虽然消费空间分布重叠,但整体消费结构趋势呈外来化和趋低化;文化差异与消费偏好也导致部分业态出现固定消费人群。③公共服务空间则表现出融合与隔离并存:低门槛的公共政策试图为本地人外地人创造融合的环境,然而公共产品的实际供给能力落差较大;面对政府供给不足,市场自发对缺失资源进行的补位却加深了两类群体的隔离。进而文章从纵向过程视角剖析分异机制,发现随着经济产业从“自下而上的乡镇工业阶段”到“内外资多元驱动下的制造业阶段”,再到“科技创新型现代产业阶段”,苏南小城镇的劳动力构成经历了“本地农业人口转移,少量外来人口渗入”到“外来劳动密集型劳工爆发性增长”再到“劳动力数量增长放缓,高素质人才沉淀”的过程。相应不同阶段也产生了不同的“城市经理人”与各自的居住资源分配方式,分别为“作坊主与乡镇企业因雇佣关系主导的阶段”,“政府主导与开发商联合的城镇开发阶段”,以及“地产商与个人二手房售卖为主的市场化阶段”。不同阶段的居住主体的构成演变与特定的住房资源供给共同作用下,小城镇空间分异过程表现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表现为镇中自建房村落的大规模翻新扩建、外来人口开始向镇中村渗入和企业宿舍集中:第二阶段,表现为镇中村居住主体的全面外来化,本地人口向商品房或安置房小区第一次转移,以及向城区城镇化;第三阶段,表现为部分商品房小区的全面外来化,本地人向城镇边缘高档住宅的第二次转移或者进一步向城区转移。最后,文章认为多个“城市经理人”控制下的城镇资源配置机制共同导致了外来人口获取住房资源困难,现状城镇空间分异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为促进本地人与外地人的融合,文章建议立足小城镇自身特点,统筹不同城市经理人的价值目标,完善现有的住房和公共产品供给,适当控制分异的程度,以利于城镇社会关系的融合。本文正文共约44 000字,图表40幅。
其他文献
就裁量基准的制定程序而言,是否有必要采用公众参与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理论界经历了从早期的肯定态度到现如今的开放态度。目前来看,对于裁量基准制度而言,理论界认为公众参与应当是一项非强制性的程序要求。尽管理论界给出了自己的判断,但有关裁量基准实践领域的公众参与实际情况目前还没有进行过较为深入的研究,这就导致理论与现实是否相符没有得到过验证,而且也有可能影响我们思考如何改善裁量基准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目前在互联网资讯蓬勃发展的时代,大众阅读方式也因互联网碎片式讯息传播,已经从早期纯文字的阅读环境转变为现今以图像为主要资讯获取形式。在如此复杂与多元的阅读环境中,知识传播者所期望的讯息是否能有效的传递给使用者,并且接受者可以内化改讯息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本研究选择以“多巴胺”为例的科普知识为研究对象,基于对人类认知结构的分析,得出“图像”更适用于互联网时代科普知识传播的结论。本文从互联网的发展和
慈善捐赠出于自愿、无偿等原则对他人施加善心,具有帮扶困难群体、调整居民和谐、促进社会进步、提高整体福利等诸多作用。当前,我国的捐赠总量大,其总量甚至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但是人均捐赠额的水平低,占GDP的比重低,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较大。税收政策作为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慈善捐赠中可以并且应当发挥其杠杆作用。首先,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慈善捐赠税收扣除率的提高,可以激励慈善捐赠水平的提高。其次,
经过三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民收入水平快速增长。但同时我们也观察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随着经济增长而快速扩大。2016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65,已经连续十余年位于0.4的警戒线之上,城乡收入比由1990年的2.21:1增长到2016年的2.72: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象已经比较严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阻碍城
绿色债券作为绿色金融领域的固定收益证券,既可满足绿色企业所需的高融资效率和低融资成本,也可满足投资者对投资产品种类多样化的需求。目前我国绿色债券的发行数量和规模增速高于全球市场,已然成为全球绿色债券发行的主力军。虽然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增速很快,但其交易额却仅为绿色债券总交易额的0.1%,交易活跃度较低。因此对于我国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的交易者而言,其投资价值值得关注。本文立足于投资者角度,对
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国家之间的经济依存度日益提高。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对外贸易也逐渐上升。2014年,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以及第一大进口来源地。2015年,美国对中国的商品贸易总额首次超过美国对加拿大的商品贸易总额,当下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为历史最高水平,主要原因是进口额创记录高位。中国成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显示了中
准确认识和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变化对于深入理解碳水循环过程及其耦合作用,促进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通量观测和模型模拟是当前研究碳水通量的两种常用方法。仅使用通量观测无法反映生态系统内在过程及控制机制,且难以定量表达碳水通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模型模拟是定量表达碳水通量时空特征,分析其内在机制的有效方法。其中以CEVSA(Carbon Exchange Betw
笔者因为自身的负面情绪导致无法顺利进行艺术创作,在探寻解决之道的过程中发现“劳作”的动作是改善内心负面情绪的办法,于是试图把绘画也变成“劳作”的方法。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又逐步把绘画从改善情绪的“方法”回归到真正的艺术“创作”,成为一个新的创作思路。本文引言部分述说个人经历。根据个人经历说明为什么要治愈内心。第一章为治愈。此章主要说明治愈的内涵、治愈能达到的效果以及治愈的办法。第二章为劳作。此章主
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在特定经济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对再贷款利率进行控制和调节,从而影响实体经济运行而所采用的各种方针、政策和措施。传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认为货币政策是一个总量的概念,货币当局从一国的整体经济情况出发,制定适用于国家层面的统一货币政策,以期实现国家层面的经济目标,而无需考虑微观层面的细节。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持续扩大,引发了许多国内经济学者对我国货币政策
根据2011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我国科技服务事业单位在分类改革后仅余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其中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从内部管理而言,由于改革后财政资金拨付方式的转变,资金来源渠道及业务种类的多样化使其在管理上更具复杂性;从外部而言,随着政府购买服务的推进而引入的市场竞争使其迫切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因此,如何通过加强科技服务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提高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