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脑屏障的完整对维持脑的内环境的稳定及正常功能至关重要,脑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是脑血管疾病特别是脑缺血发病的早期病变和基本动因。氧自由基在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脑缺血后白细胞参与微血管功能紊乱是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原因。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时,中性粒细胞在粘附分子的介导下向血管内皮细胞滚动、粘附并外渗,引发炎症级联效应及“无复流”现象,从而加重缺血脑区脑实质的损伤。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与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重要的生物活性肽,可能参与了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而AT1受体拮抗剂从受体水平阻断AngⅡ可能具有防治脑血管疾病的潜在价值。目前AngⅡ与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清楚。本研究利用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derived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模型,深入探讨AngⅡ损伤BMEC的机制及评价新型AT1受体拮抗剂化合物EXP-2528的保护作用。 以MTT法检测BMEC存活率,通过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漏出率反映细胞损伤的程度。结果显示,10-6mol/L AngⅡ孵育48h明显增加BMEC的LDH释放率,并呈时间依赖性降低BMEC的存活率;10-5mol/L选择性AT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及10-5mol/L选择性A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