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情景交响乐《木兰诗篇》的艺术特色及花木兰的人物形象分析——以总政歌舞团首演版本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fdasdfa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兰诗篇》是一部大型情景交响乐,它是根据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流传的民间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继而被写成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木兰辞》改编而成。由于是中国第一部将交响乐、歌剧、舞蹈、音乐剧、以及中国传统地方戏曲和中国民族音乐、加上灯光、舞美、投影仪等近现代科技,将这所有的元素融合在同一个舞台画面里,使得这部剧区别于我国以往的所有民族歌剧,且定义为大型情景交响乐。这部剧作显然是中国民族作品的一次华丽蜕变,并且极具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通过自有的音乐旋律和舞台表演呈现在世界观众的眼前,获得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爱乐人士的好评。剧中大量声乐作品选段被争相传唱,成为演出、比赛的热门曲选。由于这是一部新作,有关《木兰诗篇》的研究著作和论文资料比较有限,大部分是在谈歌剧发展的某个阶段中它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或是对其艺术特色的描写。其中对花木兰这一角色的研究仅有曲阜师范大学赵敏写的论彭丽媛在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中的表演艺术,期刊类文章有孙鸥写的试析木兰形象及《木兰诗》的艺术手法,聂彩玲写的对“木兰”形象的再认识,王丹写的论“花木兰”之美等。   本人基于前人的研究,赏析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并且多次亲临现场观看演出,对不同的版本(彭丽媛、谭晶、雷佳分别主演以及金钟奖、青歌赛不同选手的演唱)进行学习与比较。其次,运用分析法、图表法、文献搜集法等途径对这部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了解并体现花木兰的艺术形象,如:英雄形象、女儿情。学习并掌握花木兰唱段,如:戏曲运用到咏叹调中风格的把握。及结合作者本人出演过歌剧的经历,从演唱以及表演方面对木兰这一人物的塑造进行深刻的研究。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预计把这部歌剧的主要音乐、表演特色了解掌握,着重把握花木兰的人物艺术形象及对唱段的学习演唱。理论结合实践,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研究创作技法上的中西合璧,来探析演唱技巧、表演方式的运用。并结合自己出演歌剧以及演唱剧中选段来分析这部作品的音乐特色、演唱特点。并延伸出对中国新创作民族歌剧产生的艺术价值的深入思考。
其他文献
音乐会歌剧是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文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与歌剧演出相比,音乐会歌剧的表演形式简化了舞台表演、灯光、服饰、道具、化妆等形式,但其本质内涵任
以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厅和录音棚为例,对其声学客观参量进行理论阐释和实践验证,探究这两种不同功能类型的室内声学环境的音质问题。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理论阐释部分。第一
《中国音乐史》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拓宽学生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文化品位与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