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光温室是我国当前设施农业生产中一种主要的设施生产方式,通过白昼时段吸收太阳辐射能转化热能,完成温室内部能量转化,实现温室生产。黑龙江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冬季气候严寒、光照不足,温室越冬生产无法满足植株对温度的要求,易产生低温冷害。大庆市根据自身优势与劣势,引进了双膜日光温室,通过在温室内部增加内膜,减少温室热能的外流,减少外界低温的进入,提高温室夜间保温性能,满足温室冬季生产植株对温度的要求。以大庆市单膜日光温室为对照,监测两个温室在2016年12月-2017年3月,2017年12月-2018年3月黑龙江地区冬季最冷时间段,对双膜日光温室与单膜日光温室在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上内部气温进行监测,分析各监测点的气温变化及温度分布规律;对双膜日光温室与单膜日光温室内部土层温度进行监测,分析温室土层温度在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对不同深度土层温度变化规律和相同深度土层升温速率进行论证,以及东西山墙影子对土层升温、降温的的影响进行说明;监测双膜日光温室与单膜日光温室白昼时间段,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光照强度分布规律,研究温室前沿与后坡光照分布强弱;监测温室后墙墙体温度变化规律及分布情况;同时监测温室在不同天气条件下(阴天、雪天、晴天)温室内部湿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如下:1、双膜日光温室平均有效提高日平均最低气温27.15℃,温室内部最低气温高出单膜日光温室4.8℃,夜间温室最低气温3.1℃。双膜日光温室在东西方向上的气温温差为0-2.7℃,在南北方向上的温差为0-3.9℃,单膜日光温室在东西方向上的气温温差为0-4.6℃,在南北方向上的温差为0-7.2℃,双膜日光温室在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气温温差小于单膜日光温室,双膜日光温室内部气温分布均匀,适合植株整齐生长,温室内部温度环境优于单膜日光温室。2、双膜日光温室土壤层40cm以上区域,土层温度均高于单膜日光温室;在10cm、20cm、30cm处双膜日光温室与单膜日光温室土温变化明显,土层温度变化幅度为0-4.5℃,双膜日光温室最低土温9.5℃,最高土层温度15℃,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上各监测点同一时间土层温差范围为0-2℃。单膜日光温室最低土层温度6.5℃,最高土层温度13.5℃,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上各监测点土层温差为0-3.5℃。3、大庆地区冬季白昼时段光照不足,双膜日光温室内部平均光照值为49.38KLX,由南到北逐渐降低,距离前沿1.2m处为温室采光最好的区域。4、双膜日光温室内部湿度环境优于单膜日光温室,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双膜日光温室内部湿度始终低于单膜日光温室,双膜日光温室夜间时段最高湿度值大于80%。在晴天、阴天、雪天天气条件下,温室内部湿度值:雪天>阴天>晴天。试验表明:夜晚时段双膜日光温室二层膜上方10cm处监测点位置最高湿度值为100%,最高气温值为-0.3℃,二层膜下方10cm处监测点最高湿度值为93.9%,最高气温值为3.1℃,二层膜夜晚时段有效降低湿度6.1%,增加气温值3.4℃,说明二层膜有助于改善温室内部整体温湿环境,起到增温降湿的作用。5、温室后墙墙体通过白昼时段吸收、存储热能,夜间散热,完成热能的转化。双膜日光温室后墙墙体在监测点80cm、120cm处吸收、散热性能良好,优于40cm、160cm两个监测点。夜间平均最低墙体温度值高于温室内部气温值2.15℃,说明温室后墙夜间时段为温室散热源,有助于补充温室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