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流和沿河流分布的与周围基质有明显区别的河漫滩及部分河岸高地就是河流廊道。它是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是城市的蓝色安全线。大多数城市都滨河而建,城市河流廊道的土地利用方式往往改变滨河土地的自然结构。自然结构的变化影响河流廊道生态功能的发挥。这些功能包括屏障、渗滤、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水质不仅和污染源有关,也和河流廊道的结构有关。当污染源相似,而廊道结构不同时,水质的变化、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就可反映河流廊道土地利用结构是否合理。吉林市是中国重要的化工城市,也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河流廊道的结构发生变化,其屏障、渗滤、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功能受到影响。本文以吉林市肛肠医院以南的生活区为研究区,以底栖动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河流廊道结构与底栖动物类群的关系。通过实地调查和采样,鉴定底栖动物的类群和个体数量,采用多样性指数分析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获得研究区不同样点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对同类水质、不同河流廊道结构和底栖动物的关系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同类水质条件下,廊道结构影响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廊道宽度和底栖动物多样性正相关、不透水斑块比例和底栖动物多样性负相关。两者的关系III类水较IV类水明显。不透水斑块占主导的土地构型,地类形状不规则、方形较圆形的底栖动物多样性略高。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吉林市生活区河流廊道结构调整的对策:(1)最小宽度不小于10米;(2)在100米宽的廊道内透水斑块的比例不低于50%;(3)不透水斑块比例高的廊道,地类斑块的构形尽量不规则。为保证对策的落实,从管理、规划、资金、宣传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