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社区的族际交往--塔城市塔尔巴哈台的个案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l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学的社区研究十分关注社区中文化的作用和人们在其中的生活。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的多个民族的居民共同生活、交往,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就会形成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文化环境和认同,从而形成了文化和感情紧密联系的多民族社区。塔尔巴哈台就是一个这样的社区,它位于新疆塔城市塔尔巴哈台社区的平房区。塔城自清代建城以来,就一直生活着数十个民族,他们有着长期稳定的族际交往,这也成为多民族社区形成的基础之一。由于人口和地缘政治的影响,哈萨克、俄罗斯和汉族文化成为塔城当地文化的主要构成元素。这一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塔城当地特点的“和而不同”的文化场域。民族关系、族际交往和多民族社区文化场域,这三者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人们也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规范效应的交往模式。   塔尔巴哈台的居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进行着族际交往。杂居的居住格局,是邻里之间的族际交往成为可能。在社区,自下而上的自发的友好族际交往行为实际上是在不断落实着民族团结的思想。自发的友好族际交往的行为,个人族际交往经历和对异民族正面的认识等成为塔尔巴哈台族际交往的重要条件。   通过调查,居民们的族际交往形式主要是问好、拜访、聚会和互助,这四类的交往基本上能涵盖塔尔巴哈台居民们的族际交往。各交往形式都有着一定的规则,从而形成了族际交往的民间制度。发生在居住地周围,也就是邻里之间——单位家属区、自然邻居、房东和房客的族际交往,具体情况也有所区别;对于工作的居民来说,族际交往主要发生在单位和同事之间;而在本地上学的学生的族际交往主要发生在学校,对象是同学;不同民族通婚家庭中的族际交往,更能体现出对不同文化的交融和对族际交往的深层理解;日常生活所发生的不同民族居民的矛盾,从事件的发生到解决也是一个特殊的族际交往过程。   塔尔巴哈台的居民的生活中,由于存在大量的族际交往,他们和不同的民族接触,彼此吸收和借鉴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居民们的生活习惯上有了一定的变化。本文主要从饮食、服饰等生活习惯、多语现象和宗教生活三方面表现。  
其他文献
土家族地区乡村疾病传统预防与处置的地方性知识相当丰富,这种地方性知识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深刻认识土家族的生存状态、认知体系与文化内涵。本文
社会文化适应一直是社会学和人类学关注的重要领域,也可以说是民族学和人类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核心领域。本文采用文化适应理论,通过对具体社会过程的考察与对普通人生活的
与塔尔寺相连的鲁沙尔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自塔尔寺成功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之后,鲁沙尔镇以藏族文化与宗教为特色品牌,旅游业从此蓬勃发展,不断壮大,并迅速显示出其作为
学位
学位
健锐营是清朝军制中一支特种部队,也是清朝在北京西山东麓驻军形成的一个社会群体。虽然它消亡了近百年,但是在北京西山一带留下了丰富的人类学资料,例如,建筑遗迹、地名传说、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