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建立之初,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而创建的一种特殊股市制度。股权分置的形成为中国国有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保障了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这种人为的股市硬分割,造成了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利益的分割,阻碍了中国股市的正常发展。
这场股权分置的改革中,除了有对宏观层面的关注,更多的是对股权分置改革具体方案的讨论。在广泛收集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本文的研究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本文提出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方案和数量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部分。在文中介绍了多种对价方案,通过研究不同方案的理论依据与计算方法,寻找并确定各种对价方案的优势特点与适用范围。本文提出从企业的股权结构、资产状况考虑,对于现金流较稳定的公司,可采取股份或现金派送方案。对于跌破净资产的大盘蓝筹股可选用权证或是缩股方案。
本文十分注重寻找各种对价方案存在的缺陷,将其分为理论缺陷和参数缺陷。方案的理论缺陷主要集中在扩股方案动用公司的公积金,股份或现金派送方案缺乏统一大前提等方面。本文提出部分对价方案模型中,对于股改前衡量非流通股票价值参数的设置存在缺陷,权证方案中的BS模型,并不符合中国股市波动的厚尾特征。
本文针对当前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方案之间缺乏可比性、众多散户放弃方案表决权、上市公司的承诺条约无法兑现等问题,提出了股改建议,其中包括建立股改方案的统一原则、减少股改成本、增加企业违规成本、建立法律约束等多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