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兴起,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其转型升级也变得尤为迫切。在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衍生出了“互联网+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互联网开始渗透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各个环节。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对制造业发展产生影响,是“互联网+”这一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主要区别。但是对于“互联网+制造业”这一新型的组合方式,到底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会发挥怎么样的作用?如何利用“互联网+”这一要素成为当前“互联网+制造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以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长三角地区“互联网+”对制造业高度化与合理化的影响作用,探讨其影响机理,为我国“互联网+制造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本文首先对长三角地区“互联网+制造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长三角地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状况、制造业转型升级所处的阶段进行了总结,最后根据以上分析对长三角地区“互联网+制造业”的影响机理进行探讨。利用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2005—2016年的制造业及“互联网+”的相关数据进行指标构建和模型分析,得出相应的实证结果。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对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的实证研究的相关指标进行了重新定义。主要包括:构建“互联网+”指标体系;以地区制造业高度化与合理化水平代表该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程度等等。根据相关指标数据选取情况,本文在实证研究时将数据分成2005—2009年;2010—2016年两个时间段分别对其进行分析。通过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与豪斯曼检验得出实证研究结果。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高度化与合理化均呈显著性正影响。并且“互联网+”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具有较为显著的阶段性,即在不同时间段内“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影响程度不同。在2005—2009年这一时间段“互联网+”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作用要小于2010—2016年这一时间段。且这一阶段“互联网+”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高度化水平影响要大于对合理化水平的作用。除此之外,控制变量中政府投资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较大,金融发展水平在2005—2009年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得出:在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着力推进互联网相关服务体系,以创新为源动力,逐步分区域推进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模式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