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中旗草原畜牧业的经营方式变迁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原畜牧业是由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耦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系统。其最根本的特点就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结合,植物生产与牲畜生产的结合。草原畜牧业的不同的经营方式对自然再生产及植物生产有着不同的影响。在历史上,不同的经营方式的条件下,有着不同的草原利用率和退化规律。科学的草原畜牧业的经营方式一定要兼顾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使二者相结合。自建国以来牧区草原畜牧业的经营方式发生过四次大的转变。民主改革时期的经营方式,其特点在于牧场民族公有,牲畜私有,放牧沿袭了传统的游牧经济,家庭是主要的经济单位,实行家庭经济。合作化时期草原畜牧业的经营方式有如下特点:草牧场名为民族公有实则处于无政府状态,牲畜作价入社,放牧时实行季节性轮牧。在肯定家庭经济的情况下实行了放牧联合。合作社里有简单的计划和分工协作。1959年牧区全面实行了人民公社化。该时期草原畜牧业的经营方式的特点如下:1960年开始草牧场由原来的民族公有制改为现在的全民所有,牲畜成为集体所有。牧区人民公社实行社、队两级管理,生产队是一级核算单位。分配方式采取“三包一奖”或“以产计工”的分配方法,实行按劳分配。生产队里一切经济行为都是按计划进行,队里有明确的分工协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体制改革,对畜牧业实行“双承包”责任制。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草场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主体明确;牲畜实行户有户养;由于实行了草场承包责任制,牧户只能在自己所承包的草场上进行放牧,传统的季节性轮牧制度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只能转为定居畜牧业。牧民们重又回到了家庭经济。对历史的回顾是必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回顾历史从中吸取好的经验为草原畜牧业日后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对策。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实现草原畜牧业的生态与经济的共同发展?通过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可在较短的时期内,实现牧区畜牧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盈。当然这样的组织在内蒙古地区的某些牧区已经开始实行,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政策上的支持,合作经济组织在运行中还有诸多问题和困难。构建适合牧区生态经济特点的合作经济模式,既要借鉴农业区和国际合作经济组织的好经验,好方法,又要根据本地的特点进行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使合作经济组织更本土化。
其他文献
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面、综合、动态的发展过程,是个长期并且艰巨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指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目前学术界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近几年来,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大多仅是从国外社会最低生活保障的先进模式推导出我国的改革方
对封闭式基金来说 ,它的价值具有不同于一般资产的双重认定机制 ,这就造成基金的价格与净值往往不一致 ,形成封闭式基金的贴水现象 ,本文对中国证券市场封闭式基金出现的贴水
目的探讨紫杉醇(Taxol)通过p38MAPK通路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RPTC)自噬和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RPTC,将脂多糖(LPS)作为诱导剂,紫杉醇作为治疗物,分组进行
混凝土的渗透性是决定其耐久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混凝土抗渗性试验中的水渗透、气体渗透、氯离子渗透等三种方法,以及每种抗渗透性试验方法的测定原理进行详细的
目的:探讨围绝经及绝经期妇女取环的影响因素。方法:收治要求取环的患者76例,对取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取环的因素主要为患者年龄、绝经年限、宫颈的萎缩程度、置环的年限、
解决“三农”问题,是建设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但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过大,城市化率较低。远滞后于世界同等发展水平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事关我国
“三农”问题近年来一直是我国政府所要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受到全国上下的广泛关注,如何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我们需要把“三农”问题的重点放在中部“三农”问题上,中部
现阶段,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加快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非常
随着我国蔬菜生产力的提高,蔬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蔬菜供应也由短缺到供需平衡,并出现结构性过剩,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我国蔬菜质量并未同步跟进,由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