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拉德小说中的非洲形象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o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拉德的小说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特别是以《黑暗的心》为代表的非洲题材小说,更使他享誉全球,获得多项殊荣。国内外不少学者相继对康拉德非洲题材的小说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过,笔者认为目前至少还存在以下几点值得深入挖掘之处:一是,之前国内外对康拉德小说中非洲形象的研究多以康拉德的单篇小说为研究对象,且绝大多数都是以《黑暗的心》为蓝本进行分析,另一非洲题材小说《文明的前哨》涉及很少,而将两部小说联系起来从宏观视角研究康拉德小说中的非洲形象则少之又少;二是,目前对康拉德小说中的非洲形象研究多集中在非洲人物形象的分析上,而且对康拉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研究较为笼统,没有细致划分,没有厘清其中的差异;三是,之前的研究较少观照到康拉德小说中其他非洲形象,如非洲环境形象、非洲文化形象等;四是,之前研究视角较为单一,鲜有将宏观视角与微观细读相结合起来研究康拉德笔下的非洲形象。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康拉德主要涉及非洲形象的两部小说入手,兼顾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及其独特的个人经历,采用宏观总体把握与微观细读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康拉德小说中的各类非洲形象,以期得出更加客观的研究结论,为更合理地评价康拉德以及推动中非交流合作提供启示。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引言部分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康拉德笔下非洲形象的研究,思考了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同时还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本文的第一章。本章不仅介绍了康拉德所处的社会背景,如十九世纪欧洲政治经济状况、盛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独占文坛的帝国罗曼司以及当时的刚果状况,还简述了康拉德的个人经历,如作者的刚果之行、航海经历等。第三部分为本文的第二章。在本章中,笔者将康拉德小说中的非洲人物形象划分为未“驯化”的非洲人物形象与“驯化”后的非洲人物形象两大类加以审视。然后将这两类非洲人物形象再分别细化为原始部落、“食人生番”、非洲劳工、非洲首领和司炉工、黑人舵手、马柯拉、非洲情妇作进一步深入研究。第四部分为本文的第三章。本章研究了康拉德小说中的非洲环境形象,特别是对频繁出现在作者笔下的非洲河流、非洲荒野、非洲疾病、非洲白雾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此外,本章还探析了小说中的非洲文化形象,主要涉及非洲宗教仪式、非洲舞蹈、非洲音乐、非洲服饰以及非洲习俗等。第五部分为第四章。本章依据本文研究,得出三点启示:康拉德笔下非洲形象多元化之启示、康拉德评价之启示、中非交流之启示。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道教文化对李白山水诗的影响。  从道家和道教的关系以及道教的发展历史来看,道士的山林活动推动了山水诗的发展。尤其是到了唐朝,道教信仰神仙的性质发生了悄悄的
自 1 998年推行“三项制度”以来 ,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的建设管理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也存在施工进度缓慢、工程结算和施工管理不规范、个别施工工序控制不严、堤沟河影响防洪安
陶艺家未必出在景德镇,就像紫砂大师并非要从宜兴走出。身居闹市的上海东华大学教授赵强就是一位陶艺家,他的大型作品早就进入建筑和公共空间,成为现代陶艺和建筑环境融合的典范。同时,赵强本着推动陶艺进入人们日常空间的追求,也积极进行生活器物的设计与制作,而作为纯粹观赏的陶艺作品也成了他美学理念的忠实体现。这几天,一个名为《墨韵·禅心》的赵强个人陶艺作品展正在溧阳路111号虹口创意园陶瓷后援会展出,数十件打
连在公司里晨练的老太太都知道:“定期输液好啊,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定期输液就真的那么灵?
本文从道家自然精神出发,并以此为研究视角来观照《红楼梦》,在综合运用生存论哲学、美学和园林学等理论基础之上,通过探求道家自然精神在《红楼梦》中的体现,来挖掘大观园理想最
幕墙工程是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幕墙能够起到装饰、节能、环保的重要作用,在现代高层建筑中被普遍应用并得到广泛推广。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保变得重视,对幕墙工程的要
本文对文学作品的重新定义魔幻现实主义进行了研究。文章对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说进行了改造,重新定位了“世界”和“读者”,再以此为阐释框架,分别从作家与作品、作品与世界和作
旧教材第三单元新教材第四单元调整方式课题1:水的组成课题1:爱护水资源课题顺序调整;将《分子原子》放到《物质构成的奥秘》中,把《化学式与化合价》放到本课题;将氢气调到
期刊
本文从同异之辨的角度来探讨明末清初心学与“西学”之间的关联,认为心学在明末清初中西文化对撞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心学使得徐光启等儒士不囿于成见,对“西学”具有敏感
对建筑门窗和幕墙进行节能处理,其节能效果最佳,占建筑节能的40%。为了减少建筑能耗,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建筑物应以节能为核心目标,当务之急就是重视建筑物的节能设计问题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