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黛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A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茎叶或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中医认为,青黛味咸,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的功效。传统的制备方法采用加水浸至腐烂,茎脱皮时,捞去茎枝,加入适量石灰,充分搅拌,至浸液由乌绿色转为深紫红色时,捞取液面泡沫,晒干而成。本文对青黛加工过程中,影响青黛质量的因素进行研究,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与高效液相色普法(HPLC)测定青黛中主要有效成分靛蓝及靛玉红,根据靛蓝与靛玉红含量的高低,探求青黛最佳加工技术与工艺参数,为建青黛的加工标准制定打下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青黛加工的最佳工艺参数是:在19~25℃条件下,一次性浸泡3d;浸泡水量为马蓝重量的30倍;石灰加入量为马蓝重量的4%;不打靛不产生青黛,过度打靛也不能产生更多青黛,打靛最佳时间约为40min。二次浸泡的马蓝不产生青黛,要求一次浸泡足够的时间。在上述条件下加工马蓝其青黛得率、靛蓝与靛玉红含量达到最高。马蓝在120d生长期采收产量最高,通过计算,120d可作为马蓝的最佳采收期;但生长期80d的原植物马蓝中靛蓝与靛玉红含量最高。野生马蓝与家种马蓝比较,家种马蓝靛蓝与靛玉红含量稍高于野生马蓝。加工废弃的上清液中回收青黛0.53g/kg,所得青黛的靛蓝与靛玉红的含量分别是普通含量5倍与7倍,具有回收的价值。在马蓝的茎中仅含有少量的靛蓝与靛玉红,大部分靛蓝靛玉红或其前体物质存在叶中,说明加工时可去茎留叶,可节省加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