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汪曾祺小说的生存意识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icide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汪曾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桥梁,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可以说是一朵奇葩。在文学被广泛政治意识形态化的二十世纪,其小说创作在对底层个体生命的关注、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思考及风俗体、散文化的表现形式中,体现出独特的生存意识,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提供了生命形式的文本,开辟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另一片视野。他认可人的日常生存价值,为人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日常生存模式,给予生活中每一个人正常活着的权利。  劳动是民间日常生活中人存在的基本方式。汪曾祺小说在劳动叙述中探讨了劳动与人的生存价值之间的必然的联系。生存环境、习惯以及由此融合而形成的生活氛围无声地存在于生活中,成为生活默许的规范。汪曾祺小说看到了风俗习惯对人性的制约和建构。在自由自在的理想的人生形式的追寻中,汪曾祺小说又蕴含着世俗的无奈和苍凉以及他对世俗的悲悯关怀。汪曾祺小说从劳动和风俗等层面对日常生活进行文本解读,从而诠释出了人类生存层面的丰富信息。  对于现代人来说,传统伦理既可以是一种生存指导,也可以成为一种生存束缚。人既可以遵循传统,也可以反传统。对于传统的民间朴素的道德情感,汪曾祺力主坚守;对于传统礼制的压抑和束缚,汪曾祺力主打破;他张扬自由个性的情爱意识;他对于传统礼制下人们的道德提升和自我利益的冲突,婚恋嫁娶与女性命运的关联给予深刻的关注。在感性审美与理性意识的融合中,汪曾祺小说以反思传统伦理的姿态,体现出强烈的生存关怀意识。  生命是一个充满着丰富意蕴的存在。童年眼中的世界和成年人的现实世界是迥异的。汪曾祺小说中童年视角和成人视角相互对照,而童真构了对现实的特殊观照。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个体对成长的体验充满着丰富的生命意义。然而不断成长的人生又必然固有一死,也铸就了死亡对人生命运的折射意义。汪曾祺小说在体悟生命意蕴中体现出人类生存意识层面的丰富内涵。  汪曾祺小说生存意识形成与汪曾祺的思想渊源有深刻的联系。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同时又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汪曾祺吸收中外思想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社会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艺术精神。人道与抒情相结合,体现了汪曾祺对世界和人生的独特认知方式,铸就了汪曾祺小说中内蕴的欢悦生存、关怀众生的人道主义精神。长期以来,他一直用文学诠释并坚守着这种精神。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