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民众参与司法的重要形式,但在实践中却饱受争议。本文对全国超过303万份刑事一审判决书进行数据挖掘,从表面上看,近五年刑事案件人民陪审制度部分指标良好,甚至有所改善,刑事司法民主不断彰显。但深层次看,陪审制度还面临着陪审员参审形式化、陪审员职业化、陪审案件处断效率趋于下降等问题。科层式法院与国家强力推行的陪审制度的博弈,使得陪审制度遭遇困境。解决的途径在于让陪审制度脱离法院的主导,发挥陪审制度的司法价值,增强民众对陪审制度的认同。本文除了结语外,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本部分首先概述了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研究价值,然后介绍了学界的现有研究与研究方法,并引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基于文书大数据的语义挖掘方法。最后,从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出发,构建了用于评价人民陪审员制度实施效果的数据指标,并对数据样本的选择作了说明。第二部分,是近五年刑事案件人民陪审制度实证研究的数据呈现。本部分呈现了近五年刑事案件陪审制度实施效果的总体情况。数据共分为五类:陪审员参审率、陪审员参审频率与参审区间、陪审案件强制措施适用情况、陪审案件的量刑幅度、陪审案件的处断效率与审判效率。笔者还展示了普通程序案件的以上五类数据,以此作为陪审案件的对照组展开相关的论述。第三部分,评析了近五年刑事案件人民陪审制度的实施情况。本部分指出了,近五年刑事案件陪审制度部分指标良好,但是仍然存在公众参与形式化等问题。从浅层指标看,陪审员参审率、参审频率逐年提升,公众参与不断扩大,大部分陪审员的参审区间较为合理,适用陪审的案件未经过法院遴选,陪审案件的诉讼效率高。深层次看,陪审员参审率地区差异大,陪审员渐趋职业化,陪审员功能逐渐异化,陪审员参审形式化,陪审案件诉讼效率提升面临困境。第四部分,分析了人民陪审制度运行的困境,一方面,国家忽视陪审制度的司法价值,法院“收编”陪审制度,进而使得陪审制度虚化,表现为陪审员角色、功能的异化。另一方面,民众对陪审制度的认同感不强,一是普通民众对陪审制度缺乏热情,二是部分陪审员很少会把陪审当作自身当然的权利。第五部分,针对导致陪审制度虚化的原因,提出了优化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措施。一是探索人大常委会主导的陪审制度,二是发挥陪审制度的司法价值,三是强化民众对陪审制度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