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

来源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lo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轮桨腿一体化两栖机器人是一种既可以在陆地、滩涂、海底爬行,又可以在极浅水海域浮游的特种机器人。它巧妙地将水下机器人常用的螺旋桨推进器与陆地爬行机器人的驱动轮结合为一体、将水下方向舵与陆地爬行腿结合为一体,实现在水下浮游与陆地爬行运动模式之间自动的切换,从而能够在普通陆地爬行机器人和水下浮游机器人无法进入的极浅水、碎浪带和海滩区域进行考察作业。   这种新型两栖机器人作业环境复杂、运动模式多样,其运行机理、控制策略和建模方法等关键技术与传统的陆地或水下机器人有所不同。本文对轮桨腿一体化两栖机器人控制系统进行研究,针对机器人具有的模块化、可重构和可扩展等特性,采用开放式设计思想,完成了具有混合体系结构特点的控制系统设计,并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对控制系统的实现进行了阐述。   在体系结构设计上,整个控制系统分为三层:慎思层、序列层和行为层。其中慎思层负责基于推理的计算与决策,实现两栖机器人高层智能性;行为层负责两栖机器人基于反应的反馈控制,其包容结构实现了两栖机器人对动态环境的快速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连接慎思层和行为层的序列层根据两栖机器人自身状态,将慎思层的决策结果转化为行为层的执行序列。   在硬件设计上,控制系统由水面控制台子系统和载体控制子系统组成。水面控制台子系统接收入的使命指令,分解成任务序列,通过CAN总线或无线电下载到载体控制子系统,实现慎思层的功能。载体控制子系统是由嵌入式主控计算机节点、6个驱动装置控制器节点、故障诊断与应急处理节点构成的基于高速CAN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它根据接受到的任务目标,以及环境状态和机器人内部状态,完成对机器人的实时控制,实现了整个系统序列层和行为层的功能。   在软件设计上,使用ANSI C语言完成了各种硬件驱动设计、部分功能模块设计工作。分布式控制系统各嵌入式节点在μC/OS-II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完成软件设计,并实现与其他节点之间的CAN通信。   实验表明,本文设计的控制系统能够可靠、稳定工作,并具有良好的模块化结构和开放性,为轮桨腿一体化两栖机器人样机的实现和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数据发生器作为现代数据域测试中的通用数字信号源,可以产生大数据量、复杂多样的高速数字激励信号。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待测设备的工作速度不断提高以及系统功能更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井地电位测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电测方法。通过开发井的套管向井下供入大功率的电流,并在地表测量由套管流入地层的“漏电流”在非均匀电性变化的地
在飞机的纵向运动控制中,俯仰角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控制模态,飞机爬升段和下降段经常采用这种控制模态。在控制系统设计时,超调量是重要的动态时域指标之一。为了保证飞行安全,在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广播、电视等新闻报道信息流在互联网上的全面开花,互联网成为不可忽视的舆论阵地,而互联网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情报信息来源,也在人们的生产、
学位
本文研究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是用于近地大气激光通信。激光作为传输信息的载体在近地大气信道传输过程中极易受到大气湍流的影响,激光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大气吸收、大气散射、大
本论文以新松公司和山东省科学院的《井下探测救援机器人的研究》项目为依托,展开井下探测救援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究。   我国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
智能计算广义的讲就是基于生物体系的某些机制,用数学语言抽象描述的计算方法。计算智能是一个内蕴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是融合神经网络、进化计算以及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鉴别算法由于其出色的安全性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所有的生物特征识别算法中,人脸识别技术由于其易接受性、采
学位
肿瘤是多基因参与,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的结果。传统的单基因分析疾病的方法已不能满足肿瘤研究的需求。如何将高通量生物技术所产生的巨量数据同基因组时代积累的基因、蛋白
学位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建立KKV(Kinetic Kill Vehicle)悬浮试验数学模型,开发KKV悬浮试验仿真系统软件,并对其进行系统仿真。本文希望能够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在 KKV悬浮试验的系统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