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周仲瑛教授从“风湿相博”论治慢性肾脏病病案的回顾性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ang75281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多年临床为基础,应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将周老数十年来所积累的相对完整、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案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周老从“风湿相搏”角度辨治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临床经验,全面总结、整理和提炼周老治疗CKD的学术思想。  [方法]通过研究生期间跟随周仲瑛教授临证抄方学习,对周老从2003年8月至2012年7月年来积累的相对完整的CKD病案进行全面收集、整理,严格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将符合条件的107例病案共672诊次的全部临床资料利用Medcase V3.2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建立病案采集、存贮数据库,运用加强关联规则数据挖掘运算模型挖掘,分析其症状、病机、药物之间的关联性,并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结果]107例病案中,男性55例,女性5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岁,平均年龄43.51岁。疾病方面,中医主要是水肿和腰痛,分别占44.9%和19.0%,西医主要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炎,分别占35.4%和29.2%,两者之和均超过50%。CKD的病位主要在肾,占77.6%,其次为肝、脾、肺、胃及心,分别为29.9%、29.0%、15.0%、8.4%、2.8%。病机方面,湿的频率最高,为88.1%,其下依次为瘀、浊、风、痰和毒,分别为48.2%、26.7%、11.3%、7.4%、6.3%。肝主风木,脾生痰湿,肾虚日久,精气亏耗,水不涵木,内风暗动,“风湿”相交为邪,最是胶着难化,出现了“内生风邪”的病理基础。素体本虚,又加之外感风邪,肺气不清,则外风亦现。内风与外风相互引动,夹之胶着难解之湿邪,虚实之间相互转化,因虚致实,因实致虚,病位涉及五脏。病机虽有虚实两面,但二者均与“风湿”密不可分,故治当以疏风祛湿为大法,化解内外风湿之邪,同时亦需要补虚陪本,顾护正气,尤重于补益肝脾肾。在运用关联分析中发现,病理因素“风”导致病理因素“湿”在支持度相同的情况下,置信度远大于病理因素“湿”导致的病理因素“风”,故认为在“风湿合邪”的情况下,“风”相对于“湿”要占更主导的地位。证候方面,CKD的主症为腰痛、口干、水肿和尿有泡沫,分别为43.9%、35.5%、32.7%及27.1%。用药方面,土茯苓、生地黄、六月雪、泽泻、黄柏、茯苓的使用频数均超过300次,其中土茯苓、生地黄及六月雪的频率超过50%,而鬼箭羽、炒苍术、泽兰、山萸肉、丹皮、玄参、仙灵脾的药物的使用都在200次以上。此外,祛风除湿类药物在数据中共出现374次,占所有药物的19.5%,其中含有明确风性病机的使用率高达28.4%。  [结论]  1.慢性肾脏病的病位主要在肾,涉及肝、脾、肺,也累及胃、心等多脏腑。  2.主要病理因素为湿、瘀、浊、风、痰、毒,贯穿于慢性肾脏病病理演变的始终,是慢性肾脏病加重的关键因素,其中“风湿”为始动的病理因素。  3.慢性肾脏病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两虚、肝肾不足为本,下焦湿热、风毒遏表为标。  4.以病案数据挖掘结果为基础,结合周老既往临床经验,对周老从“风湿相搏”辨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进行提炼分析,发现周老根据脏腑主次,分为肺风湿郁、脾风湿阻及肾风浊(湿)瘀三型进行临床治疗。  5.用药上,周老强调一药多能,对于从“风湿相搏”辨治慢性肾脏病中最常见的水肿,喜用土茯苓、六月雪清热燥湿,降蛋白尿。常用的祛风除湿药为土茯苓、六月雪、汉防己、浮萍、僵蚕、地肤子;常用的药对菟丝子+鬼箭羽,土茯苓+六月雪。
其他文献
本试验是在湖南省种子公司布置的寄插一期父本制种的基础上的改良试验,也就是只要一期父本制种,不寄插。但对它按不同秧苗素质分类插植的方法,这样更省工省肥。一、试验的基
本研究以天蓝偃麦草(Agropyron glauoum 2n=42染色体组型BBEEFF)做为细胞质给体,普通小麦(T.aestivum.L.2n=42染色体组型AABBDD)克79F_3-493,克79F_3-325,克79F_4-242,为父
福楼拜的现实主义已经完全不同于19世纪司汤达和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19世纪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左拉认为福楼拜是“自然主义之父”;而20世纪的法国“新小说”派又把他称为“
悲剧性与喜剧性是毕飞宇小说美学中的两个极为重要的美学范畴,但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重视其小说悲剧性的探究,而相对忽视了喜剧性的存在.本文写作主旨即在通过时毕飞字小说
当今文学界,科幻小说正在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科幻小说丰富的想象力及其对宇宙、对自然、对人类自身处境的密切关注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兴趣.丰富的创作主题正是科幻小说受到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血清及其基因表达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05例PHC、106例肝
山东女作家王秀梅,是“70”后作家中处于成长和旺盛期的女作家之一,她起步较晚,但一出道就势头强劲,象一个积蓄多年的火山,一旦爆发便一发不可收,连续在、、、、、等刊物上发
五龙作为一个双重人格的结合体,在两种文化的交锋中,其精神个体内部、精神个体与外部世界都在不断的冲撞着.在这种冲撞中衍生出了很多悖论性的东西,而在这种悖论的背后是苏童
中篇经典是富有典范性和穿透性的存在,和堪称当下经典性的文本.这两个文本在当下/记忆,生存/存在这两个向度上无限扩展了当下经典阅读的情感张力,这是作家在新世纪对文学经典
物感说(又称感物说),是建立在天人合一基础上,用来解释人在自然审美中发生心理反应的自然审美理论,它独特的心理轨迹以及所蕴含的“心”、“物”、“感”、“思”、“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