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江西地方志纂修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_ju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志是传承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其存史、育人、资政功能十分突显;它是研究清初历史变化过程的重要文献资源,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域、一个城镇的历史文化。通过对地方志的挖掘,可以探视国家与地方,官员与士绅,士绅与平民的各种复杂关系,包括各个阶层以及各个层面的权力结构、经济地位、思想价值等。平定三藩之乱后,清廷中央和地方社会秩序重构成为焦点,国家层面开始权力强化和控制,地方也加快权力的重建与恢复。经此过程,地方绅士逐渐掌握地方话语权,成为地方的代言人。在清廷主观推动与地方社会客观需要合力作用下,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江西地方志纂修达到顶峰。作为带有浓厚的政治性的文本,地方志及其纂修背后隐藏着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对清康雍乾时期189部地方志的整理研究,本文发现地方绅士积极参与方志的纂修,这一行为不仅代表着个人和家族的地位及荣誉,更因能在方志中插入与家族相关描述,提高家族的形象和地位。面对庞大的纂修经费,地方官员多采用劝捐乐输方式筹集资金,对象则是拥有政治、经济、文化优势的地方绅士。故而绅士在编纂方志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乃至主导作用。此外,康乾年间地方志纂修多有条例可依,各府、州、县志体例趋于规范,国家认同的趋势明显,方志内容凸显“三藩”兵燹及其对江西各地区的影响。战争导致大量的流民和难民形成,移民的迁入使土客之间产生巨大的冲突,而后在各方的努力协调下,土客双方实现了缓慢而艰难的融合,客民被正式纳入地方管理范围,成为客籍,其对地方基层政权和清廷的国家认同因而形成。据方志可知,地方话语权主要体现为官府主导和士绅参与地方公共事务两个方面。但地方绅士时常因利益纠纷引发地方冲突,而地方长官的处理思想则是稳定为先,顾全大局,尊重历史,实现双方的平衡。随着地方绅士影响力的提高,对地方文化的重构成为共识,基于此,地方绅士在编纂方志时呈现出了浓厚的本土关怀之意。
其他文献
<正>对党绝对忠诚、聚焦打仗有力、作风形象良好,是习主席对新形势下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时代要求。政治干部肩负着守卫阵地、指挥打仗、引领风气的重大使命,必
期刊
湘鄂赣交界山区地形复杂、地理位置险要,明清时期这里社会动荡不安,人口流动频繁。为加强对地方社会的控制,国家调整和重建了巡检司、营汛等基层行政、军事机构,但在变乱时期
我国加快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和所发挥的参政议政职能作用
确保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的合宪性是推动宪法实施的应有之义,将法律纳入宪法监督的范围,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在现行的政治体制和立法体制下,通过全国人大及其常
随着信息化在各行各业管理中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有着较大变化,一方面改善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优化各种资源、加强各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万载供电公
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是荨麻科(Urticaceae)苎麻属(Boehmeria),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纺织纤维资源。在实际生产中,苎麻倒伏现象很普遍,显著增加收获难度、降低生产效率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是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时代,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的环境更是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大大的增加。因此,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
近些年来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日益受到了重视,很多地区新兴了古镇,中国传统村落的评选也进入到了第四批,可见,传统建筑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正日渐上升。本文选取江西省万载县
我国地域广阔,也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对区内居民人身及财产的安全构成威胁,制约着社
组织惯例被学者认为是管理学研究中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复杂的原因是尽管学者普遍认为组织惯例表现为规则和行为模式,但对组织惯例的概念以及组织惯例内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