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CF冷等离子体处理对FRP胶合性能的影响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yswzzxp12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增强树脂(FRP)是由纤维与树脂基体复合制成的高性能材料,改善纤维与树脂基体的胶合界面对提升FRP的物理力学性能尤为重要。本文采用了冷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酸单体接枝的方法对玄武岩纤维(BF)及碳纤维(CF)表面进行处理,研究了冷等离子体处理次数、丙烯酸溶液浓度、温度、处理时间对B-FRP及C-FRP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了BF及CF冷等离子体引发马来酸酐单体接枝处理对B-FRP及C-FRP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采用冷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酸单体接枝处理纤维表面,丙烯酸成功接枝在BF表面,经处理后BF表面的C/Si升幅为67.3%,氧元素增幅为36.7%。经过正交试验方法处理过的BF及CF接触角下降。得出针对提升BF表面活性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冷等离子体处理5次,丙烯酸溶液浓度0.3mol/L,温度20℃,处理时间1H;针对提升CF表面活性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冷等离子体处理5次,丙烯酸溶液浓度0.3mol/L,温度20℃,处理时间3H。(2)研究BF冷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酸单体接枝对BFRP力学性能的影响。正交试验4因子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丙烯酸温度>等离子处理次数>丙烯酸浓度>丙烯酸处理时间。得出优化工艺方案为冷等离子体处理5次,丙烯酸溶液的浓度0.3mol/L,处理温度20。,处理时间3H。在此优化条件下B-FRP各项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3)研究CF冷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酸单体接枝对CFRP力学性能的影响。正交试验4因子的影响程度依次丙烯酸浓度>丙烯酸温度>等离子处理次数>丙烯酸处理时间。得出优化工艺方案为冷等离子体处理5次,丙烯酸溶液的浓度0.4mol/L,处理温度20℃,处理时间2H。在此优化条件下C-FRP各项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4)研究纤维表面冷等离子体引发马来酸酐单体接枝处理对FRP胶合性能的影响。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分析得出:经过处理后B-FRP拉伸强度由269.33MPa提升到291.41 MPa、弯曲强度由246.77MPa提升到304.73MPa、层间剪切强度由242.03MPa提升到301.26MPa。C-FRP拉伸强度由386.53MPa提升到531.611MPa、弯曲强度由338.81MPa提升到494.01MPa、层间剪切强度由396.75MPa提升到478.87MPa
其他文献
房建施工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施工部分紧密衔接共同作用.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是结构主体的重点,是建筑工程的主要材料,对其施工工艺技术的应用,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效
作为石墨烯的派生物,氧化石墨烯因其自身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吸附处理处置重金属离子和放射性核素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随着氧化石墨烯的大量生产与使用,越来越多的研
该文研究了木材皱缩的定义、性质及从宏观上评价木材皱缩特性的方法和指标;构筑了木材细胞皱缩的形成模型,分析了木材细胞皱缩的形成过程;选择了三种容易皱缩的树种:杨木、马
本论文以复合模板剂结合水热的方法制备多级孔结构氧化锆为出发点,合成出一系列铝掺杂,钼掺杂,硫酸化多级孔结构氧化锆基固体酸材料,并对其特定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同时
并联机构以其运动精度高、承载能力强、刚度质量比大、速度响应快与结构稳定等特点,在并联机床(PKM)、运动模拟器、工业与医疗机器人等众多技术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鉴于串联机构难以实现复杂的空间曲面轨迹运动,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在沿空间曲线及曲面进行作业的6-HUS并联运动平台,并对其运动学、动力学、工作空间、虚拟仿真以及控制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6-HUS并
作为压电陶瓷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碱金属盐类无铅功能陶瓷具有体系多样化、性能系列化、烧结温度较低、制备能耗小等特点。因其环境友好特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论文在充
硼酸盐因其优异的非线性光学性能而被广泛的研究,因此近些年来,硼化合物无机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晶体材料。除此之外,由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原
随着桥梁设计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大跨度桥梁发展迅速,其中钢箱梁由于重量小、扭转刚度大、结构优美、施工速度快而成为大跨度桥梁的首选.由于钢梁通常是完全焊接的结构,焊接
随着速生材的大量应用,而珍贵树种愈来愈少的发展趋势,速生材的深加工,显得更为重要.该论文研究了杨木单板的漂白与染色工艺,通过这种特殊处理工艺,可使杨木单板具有类似名贵
单纯的硅酸三钙(C3S)、硅酸二钙(C2S)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但是它们的凝固时间偏长,强度尤其是早期强度偏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可能的临床应用。在这篇论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