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包括性别、年龄、诱因、肝功能分级、肝性脑病分期、血氨、血钠水平等诸多因素对于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发生发展的影响,探讨其对于预测HE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1年2月-2008年11月间收治的149例以HE为主要诊断的病例,按照预后将患者分为治疗好转组和恶化死亡组,对其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不同病因、诱因构成、肝功能分级、HE分期以及相关重要血清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探讨其与HE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本组资料149例HE患者治疗后好转66例,恶化死亡83例,总体死亡率55.7%。性别比例:男性120例(80.5%),女性29例(19.5%)。患者平均年龄(56.01±9.76)岁;其中45岁以下组10人(6.7%),45-54岁组62人(41.6%),55-64岁组43人(28.9%),65岁以上组34人(22.8%)。病因包括:乙型肝炎后肝硬化68例(43.3%),酒精性肝硬化35例(22.3%),乙肝合并酒精性肝硬化13例(8.3%),乙肝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15例(9.6%),血吸虫性肝硬化10例(6.4%),其他原因肝硬化共5例(3.2%),转移性肝癌3例(1.9%),门体分流术后8例(5.1%)。酒精性肝硬化较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及乙肝合并酒精性肝硬化死亡率低,三组死亡率分别为37.1%、60.3%、76.9%,且具统计学差异(P<0.05)。诱因包括:上消化道出血23例(15.4%),各种感染35例(23.5%),高蛋白饮食20例(13.4%),医源性因素5例(3.4%),其它因素23例(15.4%);多种诱因合并43例(28.9%),而其中多诱因诱发HE患者死亡率(74.4%)较单诱因(48.1%)高,且具显著性差异(P<0.01)。肝功能A级患者15例(10.1%),B级43例(28.9%),C级91例(61.1%),三组患者死亡率逐级递增,且具显著性差异(P<0.01)。HE分期Ⅰ期25例(16.8%),Ⅱ期95例(63.8%),Ⅲ期14例(9.4%),Ⅳ期15例(10.1%),死亡率逐期递增,且具显著性差异(P<0.01),而Ⅲ期与Ⅳ期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六因素与HE患者不良预后具相关性,分别为病因中的乙肝合并酒精性肝硬化和转移性肝癌,诱因中的上消化道出血和多种诱因并存,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以及HE分级。两组预后相关血清学指标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尿素氮(Bun)均值恶化死亡组较治疗好转组高,具显著性差异(P<0.01);胆碱酯酶(ChE)、血钠(Na~+)均值则恶化死亡组较治疗好转组低,具显著性差异(P<0.01),静脉血氨水平恶化死亡组较治疗好转组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E患者以男性多见,中老年为其发病高峰,病因以各种类型肝硬化为主,而肝硬化中又以乙肝后肝硬化最常见。HE常见诱因有:各种感染、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水电解质紊乱等,但常有多诱因合并。乙肝合并酒精性肝硬化、恶性肿瘤、上消化道出血、多种诱因并存、HE分期与HE患者不良预后呈正性相关,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HE患者不良预后呈负性相关。静脉血氨水平对于判断HE患者预后价值有限,而血钠、PT、Bun、ChE水平则可作为判断HE患者预后的良好预测因子。目前尚无治疗HE特效疗法,对HE患者的病因、诱因、肝功能不全、低钠血症、血清高Bun、低ChE、PT延长等因素采取及时预防、治疗等干预措施,对改善HE患者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