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矢量量化的彩色视频图像压缩编码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q4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频图像压缩是解决图像海量信息的存储和传输问题的关键技术。民用方面,视频压缩与传输在多媒体、视频会议、可视电话、高清晰度电视、远程医疗等视频服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空间探测和海洋资源开发勘探方面,同样面临着海量图像信息的传输问题。如在海底勘探中,必须克服利用有限带宽的水声信道实时传输大量视频图像数据的瓶颈难题。虽然视频编码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但目前的视频压缩方法仍然不能满足视频图像在甚低比特率下的传输要求。因此,有必要根据视频的应用特点,进一步研究探索更加高效的视频编码方法。为此,本文对彩色视频图像,在DCT域和DWT域内探讨了基于矢量量化的高效编码方法,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 DCT域内基于矢量量化的彩色视频图像压缩编码方法研究针对彩色视频图像提出了一种DCT域内基于矢量量化的高效编码方法。为去掉彩色图像各分量间的相关性,首先将图像由RGB空间转换到YUV空间,然后根据人类视觉特征(HVS)对色度信号U、V进行了亚采样和平均化处理;对亮度信号Y则进行分块DCT变换,并根据HVS特征对变化域内的块矢量进行自适应分类,然后根据矢量的类型分别构造码矢和进行全局码书设计。提出的全局码书设计方案可以根据帧间相关性及码字使用频率,对码书的内容自动进行更新和替换,以适应场景内容的变化。(2) DWT域内彩色视频图像压缩编码方法研究对矢量量化和彩色视频图像在DWT域内的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将二者结合起来,根据彩色视频图像的特点,在DWT域内,提出了一种基于矢量自适应分类的快速全局码书设计方案。首先将彩色图像由RGB空间转换到YUV空间,然后对Y、U、V三分量分别采用Daub5/3小波变换进行处理。U和V分量为色度信号,人眼不敏感,将其高频成分全部丢弃,只保留低频成分;对人眼敏感的亮度信号Y分量根据小波变换后的三个方向的特性,将其进行分类,然后再利用自适应分类的快速码书设计方案建立码书。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彩色视频图像重建质量的前提下,提出的以上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压缩效率,比较适合于视频会议以及水下视频观测等应用场合。
其他文献
近年来,计算机仿真实验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实验方法,已经在军事、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诸多应用中,存在大量的影响因子以及因子间错综复杂的相互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力系统中非线性大功率干扰性负荷的种类、数量都在迅速增加,多数非线性负载的冲击性和不平衡性使电网的无功损耗增加,并造成波形畸变。大量的无功功率在电网中传输将使电能利用率大大降低且严重影响供电质量,波形畸变造成的谐波对电网带来极大的危害,若不加以控制,会严重影响电网安全、经济的运行。因此在电网中装设无功补偿装置成为满足电网无功需求,节约电能的重要方法。目前电力系统无
四足机器人可以稳定灵巧地执行军事运输、科学探索、灾难救援等野外任务,在执行这些任务时,它们展现了自身的大负载能力、柔顺性、稳定性以及环境适应性。四足机器人在台阶、
监控视频异常检测是智能监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价值源于其潜在的的广阔应用需求。异常检测从原理上看,可以对异常数据建模,也可以对正常数据建模。但异常数据难于收
移动机器人自定位通常也称为位姿估计问题,是指在给定环境地图的条件下,根据传感器感知数据和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估计机器人相对于环境地图的坐标。一般认为,自定位是智能移动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变速范围宽,风能利用效率高,广泛应用于大容量并网型风力发电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常对于采用双馈电机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多应用矢量变换方法和PI控制器进行控制。此控制方法依赖于电机参数,电机参数变化时,控制效果会受到影响。本文将自抗扰控制技术引入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控制,以提高系统的抗发电机参数扰动性。本文首先在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各部分数学模型基础之上,结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及相关理论的发展,计算机视觉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应用领域迅速拓宽,在国防航天、工业自动化生产、交通监管等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通信网络是满足人们远距离条件下信息传递需求的一项重要技术,而随着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作为量子通信网络中的核心部件,量子路由器逐渐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如同在经典通
超声检测技术是无损检测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广泛应用于在线质量控制、在线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的安全监测中。超声检测的数字化已经成为超声检测仪器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基
目前,人们的生活被各式数字化设备包围着,人类期待可以与高效率但略显死板的机器产生人与人之间一样自然的交流互动。相关研究表明,充分利用人的认知资源是实现人机自然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