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阈下格拉齐亚·黛莱达小说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tma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拉齐亚·黛莱达(1871-1936)是意大利真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她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五十多部作品,包括小说、散文集、诗歌集、自传等多种文学形式。其代表作《邪恶之路》《风中芦苇》《母亲》为她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黛莱达以男女之间的情感关系尤其是爱情与亲情为核心进行创作,这使得她的作品带有浓郁的伦理与宗教色彩,黛莱达作品中关于女性的描写更是为二十世纪女性主义的崛起提供了文本参照。1926年,黛莱达因她那“为理想鼓舞的创作以明晰的造型手法描绘故乡海岛上的生活,而且用深刻又充满同情心的态度对待人类一般问题”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由于黛莱达作品在我国译介时间晚、历时短,80年代,翻译家吕同六等人开始将黛莱达作品较大规模地译介入国内。目前学者对黛莱达的研究多聚焦于单一作品中的原型意象、叙事话语及结构的解读,黛莱达研究尚有较多需要填充的领域。有鉴于此,本论文跳脱出前人研究拘于单一作品的窠臼,选取黛莱达文学创作历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三部作品《邪恶之路》、《风中芦苇》、《母亲》,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探究黛莱达作品中究竟涉及了哪些女性主义论题?这些论题又是如何通过文本体现?她的创作对后世女性主义理论发展有什么意义或价值?正文第1章分析《邪恶之路》这一文本,呈现玛利亚作为男权制社会下的女性困顿于家庭之中,并且没有婚姻选择的自主权这一生存状况。正文第2章分析《风中芦苇》中诺埃米作为女性对男权社会进行抗争竭力构建自我、寻求人生价值的艰难人生,并引入了男性仆人艾菲克斯一角,试图在他的批判性审视中全面展现诺埃米的文学形象。正文第3章分析《母亲》中女性在代际之间的生存状况及男女之间潜在的权利流动,指出母亲人生悲剧的根源在于丧失自我将人生价值寄托在儿子身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男权制社会代表的儿子对母亲实行的是全盘的支配权。
其他文献
结合四环素对碳点(CDs)的荧光猝灭及对铕离子(Eu^3+)的荧光增强作用,建立了一种肉眼可辨的比率荧光分析方法用于水样中四环素残留的便捷检测.通过优化CDs/Eu^3+比例、溶液pH
城市偏向政策分化了中国的城乡,反过来为了消除城乡失衡及城乡差别还得依靠农村的发展壮大。文章分析指出"当前"是相机选择强农村发展道路的关键时刻,同时借助1978—2007年的
为研究受拉构件的索、梁特性变化关系,推导了具有抗弯刚度的受拉杆件在不同边界条件(两端铰接、两端固结及一端固结另一端铰接)下的线形计算公式,并利用张力刚度的概念,分析
进入20世纪以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提高,审美情趣也日益趋向于个性化,对衣著品位和视觉感受有着更高的追求。消费者们不仅仅追求服装的穿着舒适程度,更加追求服装
目的:观察护肠清毒微丸结肠靶向给药治疗瘀毒内蕴证乙型肝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阻断IETM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
重金属系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标准铅溶液的制备为称取硝酸铅160毫克,置1000毫升量瓶中,加硝酸5毫升与水50毫升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目的研究针刺、中药结合语言训练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对比研究观察针刺(运动Ⅰ、Ⅱ区、百会、四神聪、廉泉、舌下穴)、中药(解语丹加减:白附
目的了解医学生考试焦虑状况。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对204名医学院学生在考前两周进行测试。结果医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低于广州普通大学生,且女生的考试焦虑状况显著高于男生
基于213位个体消费者和195家企业顾客样本,对比探讨3种品牌功能对品牌关联度的主效应及调节效应。研究得出:在B2B和B2C情境下,品牌关联度总体水平无实质性差异;B2B市场风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