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员工持股制度,指由员工持有本企业股份,分享本企业剩余,并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原则上可退出的一种股权激励制度。其本质是一种兼具“微观激励与宏观治理双重效应”的制度安排。其有效性,取决于具体操作是否符合增量分享原则、长期导向原则和激励相容原则这三方面的要求。就中国国情而言,作为一种激励性制度安排,员工持股制度的进步意义在于,它能够通过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而带来企业的未来的、长期的价值增值收益,从而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稳定作用,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良好的微观基础。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有其成功的实践经验,也各自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念和制度体系,而中国引入员工持股制度,主要是将其作为转型经济阶段改革国有企业的一种手段。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理论作为基本价值取向,结合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转型背景,探索适用于我国的员工持股制度理论,确立我国员工持股制度理念。本文首先回顾了马克思的“合作工厂”和“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思想,及中西方员工持股的理论研究,为中国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探寻依据理论支撑;然后总结了员工持股制度在中国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和政策变化,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其次,总结了发达国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成功经验,由于和发达国家推行改革的背景不同,我们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的制度,需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改革现状进行深入探索;本文在第五部分建立了员工持股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相关变量的分析,发现员工持股对员工确实能起到激励的作用,但分享企业利润并不会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对增进企业绩效有明显的作用,于是进一步得出结论,通过员工持股,员工不仅要享有分享利润的权利,还应真正有效地参与企业的管理和企业决策。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尝试对中国特色员工持股制度进行模式选择和实践探索,其中,国有企业的劳动者持有股权,是国有经济与实现重建个人所有制之间的最佳契合点,从实践上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坚持了马克思关于公有制社会设想的基本价值取向。最后,从员工持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具体实施方法和外部环境的营造方面,探讨中国特色员工持股制度实施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