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阅读嬗变研究

来源 :吉首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mkk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研究传统报纸文艺副刊阅读的基础上,尝试将传统与当下进行比较,从而明了当代报纸文艺副刊阅读的新情况、新特征,对近20年来中国报纸文艺副刊式微与文学语境、文化生态、媒介环境变迁下的副刊阅读行为进行探讨,包括副刊阅读主体构成、阅读动机、阅读文本、阅读方式等具体研究内容。  鉴于副刊在传播介质(纸质)、传播符号(文字)、内容特性(文学与文化性)、阅读方式、编辑形态、编辑思想、属性功能、版式形态等方面的基本同一性,本文将1897年中国第一份报纸文艺副刊《消闲报》诞生至20世纪80年代的副刊视为中国的传统报纸文艺副刊。在这将近百年的时间里,副刊阅读不论阅读的主体、文本,还是阅读的思维、行为方式,都保有了印刷媒介阅读的传统特征。中国当代报纸文艺副刊阅读出现的新情况、新特征已经成为规制其发展方向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力量,已经影响了其生产的方式、规模和观念,加强对报纸副刊的阅读研究,对副刊的发展、报纸的生存、文学的走向、思想文化和传统阅读的建设、多元阅读的构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比较研究的方法作为贯穿全文的经线,同时以文献研究法、文本细读法、文化研究法为纬线,采用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本文的研究将尝试解决以下几个具体问题:研究我国传统报纸文艺副刊的阅读特征;通过比较,研究当代报纸文艺副刊阅读的新情况新特征;揭示其阅读转向的根本原因及其对副刊发展和阅读建设的正负面影响;寻求我国报当代报纸文艺副刊阅读策略。  本文共安排了三章对“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阅读嬗变研究”这一命题进行阐述。第一章论述传统与当代报纸文艺副刊阅读主体的构成和阅读动机,第二章论述传统与当代报纸文艺副刊的阅读文本,第三章论述的是传统与当代报纸文艺副刊的阅读方式,这三章都对副刊传统阅读特征与当下阅读特征进行了论述、梳理和对比,并对新情况新特征的成因、影响分别进行分析、探讨、审视,提出应对策略,展望未来发展。
其他文献
国产电视剧一路发展壮大直至产生类型意识,可以说是电视行业多年产业化的必然结果。颇具中国特色的谍战剧便是其中较为成熟的种类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谍战剧摈弃了以往叙事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面对这样一个快速
以于梨华、白先勇、陈若曦、聂华苓四位台湾“无根一代”为代表作家的文学创作是典型的流散写作,这种写作有其基本模式、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  台湾“无根一代”流散写作
利用自制的活塞环-缸套摩擦磨损试验台,基于实验探讨了固体颗粒含量对液固二相流体润滑特性的影响。液固二相润滑剂是由纯油和质量分数为0、0.1%、0.5%、1%、2%、5%的MoS2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