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的虚拟视点生成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g12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的2D显示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人们对视觉观看的需求,3D显示正在成为一个新的趋势,而这之中的多视点裸眼3D显示因其观看不需要其他辅助设备较为方便,同时用户可以在多个视点之间随意切换等优点,成为3D显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多视点裸眼3D显示的一个关键技术是虚拟视点生成技术,该技术是利用己有视角下的视差图像通过一定的方法合成同一场景在新视角下的多个视点图像。现有的虚拟视点生成技术主要是基于图像的虚拟视点生成(IBR)技术,本文对多种IBR技术进行了调研,并学习其技术理论基础,重点分析了基于深度图的虚拟视点生成技术及其现有的技术难点,即精确深度图难以计算和空洞填补,为避免其技术难点,本文从稀疏特征点和光线空间这两个角度对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具体完成的研究工作和成果有:(1)针对基于稀疏特征点的虚拟视点生成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实现方案,该方案结合特征点、三角剖分和图像变形等来实现虚拟视点的生成。在特征点提取中采用的是尺度不变的SIFT特征点;为了提高生成的虚拟视点的图像质量引入了光流法跟踪的角点。这两部分特征点通过匹配建立起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利用特征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来建立Delaunay三角剖分网络,根据图像变形理论通过Direct3D来生成参考图像之间的虚拟视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获得较好的虚拟视点图像质量。(2)针对基于光线空间的虚拟视点生成技术,提出了一种实现方案,该方案实现过程是将采集的多视点图像转换成光线空间中的数据,对形成的稀疏光线空间采用最近邻法进行插值以形成稠密的光线空间;将稠密的光线空间数据逆转换成由生成的虚拟视点图像和实际图像共同组成的图像空间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当采集的多视点图像前后帧之间关联比较大时,生成的虚拟视点图像质量较好。
其他文献
用路径积分的方法计算了三维无限深方势阱中粒子的传播子,进而求得三维无限深方势阱中粒子的波函数和能量.
本文围绕石灰浆液荷电喷雾烟气脱硫,对双流体荷电喷雾特性与卷吸流动结构、荷电喷雾烟气脱硫模型与试验、伴有传热传质的荷电多相湍流流动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生物网片和化学补片在盆底重建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1998至2018年PubMed、CBM、Embace、万方、维普、知网等数据库,纳入生物网片和化
目的研究硼酸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20例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
采用质构仪、色差计对广式腊肠加工过程中质构和色泽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它们与烘烤过程中水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质构和色泽变化主要发生在烘烤前期和后期。烘
日冕物质抛射(CME)是太阳系中最大尺度的爆发现象,它可以对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和空间环境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准确预报CME引起的空间灾害性天气,急需解决的问题包括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人类文化以更为多姿多彩的形式繁荣起来。如今,中国建筑伴随社会整体发展而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设计理念、设计思想层出不穷,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无论是古代建筑,还是现代建筑,都不同程度吸纳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使得文化能够在建筑中流传下来。而一个好的建筑必须将文化因子考虑进去,例
介绍了ITRF2014的定义、测站的全球分布、输入数据的基本情况、处理数据的基本策略以及相对于ITRF2008的改进。ITRF2014首次考虑了非潮汐大气载荷模型,提升了参考框架的精度
D型打结器是方草捆机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一种完全依靠机械传动实现其打结功能的机构,由于其结构复杂、传动精密、时序严格、制造困难,故目前主要依靠进口,因此造成方草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