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与营养安全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i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四十多年来,我国在扶贫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就被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中央、国务院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继精准扶贫战略后,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持续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提供保障;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随着农业生产走向集约化和市场化道路,我国粮食安全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人口营养状况在我国形势依然比较严峻,特别是在贫困的农村地区。因此,本研究以贫困作为切入点,以深度贫困地区为例,围绕脱贫攻坚进展、产业发展和营养改善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影响机制,为助力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人力资本提升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决策支持和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现状进行评价分析;第二,从产业链视角,对深度贫困地区产业链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把握当前供求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三,从营养角度,以就地供菜项目作为切入点,研究农户参与供餐项目对营养安全、贫困的影响和作用机理;最后,综合贫困、产业和营养三个方面,研究农业生产多样性、市场发展与饮食多样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影响机制。主要研究结论概括如下:第一,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状的分析中,以三年实施方案为基本准绳,通过数据对比,从总体减贫进展与成效、“两不愁三保障”情况、重点工程推进情况等方面对2019年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进展情况进行年度跟踪监测分析及三年进展情况评价。预计四川省深度贫困地区在脱贫人口脱贫和贫困县退出两方面能够如期完成2019年度计划目标。余下的贫困县、贫困村与贫困人口计划将在2020年如期实现摘帽、退出和脱贫;两不愁中的不愁吃、不愁穿,以及三保障中的基本医疗和义务教育都得到了全面实现和覆盖,饮水和三保障中的住房安全还在推进中。第二,对深度贫困地区产业链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在生产条件方面,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为农产品生长提供了独特的生态环境,这些地区多属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短缺,也制约了产业现代化发展,资源禀赋与资源短缺共生;二是在优势产品方面,具有独特品质的特色农产品还远没有转化为优势产品;三是在农业生产主体方面,以散户为主,规模小而分散,加上种植管理方面也较为粗放,不利于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生产基地;四是在市场渠道方面,以批发市场传统交易模式为主,在传统模式下,小农户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销售渠道单一,而电子商务模式等新型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五是在产业链长度方面,农产品多以初级产品形式出售,导致产业链条过短、产品附加值低,限制了利益分配的空间;六是在集群式发展方面,缺乏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信息化、仓储、冷链物流等重点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持。第三,对贫困地区农户参与供餐项目的影响和机理的研究,构建干预组农户的对照组,利用基线和终线两期数据,将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关键变量进行比较分析,得到农户参与项目对贫困的影响。目前,项目完成了基线调研,可以发现两组样本在关键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具备平衡性的特征:在种植业方面,蔬菜的品种主要有大白菜、白萝卜和胡椒,样本中有63%的农户仅种植一季的蔬菜,农户大多也会种植一些稻谷和玉米,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主要用来自食;在养殖业方面,农户会少量养殖一些牲畜,主要品种有鸡、生猪、鸭等;样本农户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净转移支付收入;97%的农户处在食物安全水平区域。从基线结果来看,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持续关注小农户供餐能力,即小农户生产的季节性、产品单一性如何匹配幼儿园消费的长期性和多样性。第四,对贫困地区农业生产多样性与饮食多样化的关系及传导路径的研究,利用2012年、2015年和2018年我国贫困农村地区三年面板数据,检验了农业生产多样性、市场发展对农户饮食多样化的影响,发现农业生产多样性显著正向影响农户饮食多样化程度,发展农业生产多样性可以促进农户饮食多样化;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所调研农户的食物更多来自市场供给,而不是自产,实证结果也验证了市场发展显著正向影响农户饮食多样化程度,因此,发展饮食多样化不能仅依靠农业生产,市场发展也是影响饮食多样化的显著因素;鉴于在不同商业化程度下农业生产对营养的影响可能会呈现非线性变化趋势,运用门限回归模型,以农业商业化程度为门限变量,通过构建单一门限回归模型,发现农业生产多样性对饮食多样化存在基于农业商业化程度的门限效应,随着农业商业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多样性对饮食多样化产生逐渐变大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探讨贺兰山野生大型真菌子实体形态多样性;根据宏观和微观特征编制贺兰山大型真菌的检索表;分析真菌的子实体宏观形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和子实体内孢子的微观形态特征
碳化硅(SiC)功率MOSFET具有高开关速度、高耐压、高温度耐受能力等特点,在高频大功率电力电子变换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高速开关动作造成的脉冲电压、脉冲电流对MOSF
随着国内外地铁隧道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以及地铁网络的逐渐完善,如何针对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不良地质问题进行科学控制成为了重要研究课题。目前许多地铁隧道的修建需
植物乳杆菌作为一类公认安全的微生物,利用其抑制真菌特性替代化学防腐剂应用于食品生产加工,可极大的降低真菌污染几率、提高食品质量和保障食品安全。目前,植物乳杆菌抑制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理论和抗震设计方法已被广泛接受,并逐步引入到各国相关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作为基于性能抗震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易损性
气溶胶广泛分布在大气中,其来源广泛,对于人类的呼吸健康和生产、生活以及地球的辐射传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加,使得人类活动产生
随着生产生活和学术研究中数据的规模和维度越来越大,如何在尽可能减少计算量的前提下进行精确的统计推断,已经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研究方向。应用除偏方估计对高维数据
稀土掺杂纳米材料已广泛应用在荧光显示、激光、信息传输等领域,尤其是在生物成像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成像技术能够直观显示活体动物体内的细胞活动和病灶演变,是生物检
地表温度和土壤湿度是区域和全球尺度上陆地表层生态系统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两者的精确获取对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诸多领域,如农业、气候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遥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普及、应用与进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对信息资源带来网络化、系统化及共享化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