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句子理解中物体隐含颜色心理模拟的ERP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exiaoa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有关语言理解中隐含物体颜色信息的研究中,有些支持具身认知观假设语言理解中存在心理模拟的观点,而另一些研究则没有得到支持性证据。当前研究采用句图匹配范式并结合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考察了汉语句子理解过程中隐含物体颜色信息的心理加工过程以及物体颜色典型性对心理模拟的影响。实验自变量是句子隐含的物体颜色(典型颜色与非典型颜色)×句图匹配状态(匹配与不匹配)的两因素被试内设计。因变量是被试对图片判断的反应时和图片判断时的脑电活动(以N400为指标)。实验材料中的关键物体均包含两种常见的颜色,一部分沿用Connell和Lynott(2009)实验中的物体名称,另一部分为新编物体名称,所有实验材料都从熟悉度、颜色典型性、句图匹配程度三个方面进行评定并符合要求。实验中被试先阅读句子再判断句子后呈现的图片物体是否在句子中出现过。对得到的20名有效被试的图片判断反应时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行为结果发现,被试对句图匹配的图片的判断快于句图不匹配条件,对隐含物体典型颜色的句子之后的图片判断快于隐含物体非典型颜色的句子;ERP结果发现被试对隐含物体典型颜色句子之后的不匹配图片的判断比匹配图片的判断引发了更大的N400波幅,而对隐含物体非典型颜色的句子之后的匹配与不匹配图片的判断引发的N400波幅差异并不显著。此外,通过对N400差异的脑区分布的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引发N400差异最明显的脑区是大脑额叶区;并且,匹配与不匹配条件下的图片判断引发的N400差异在大脑两半球出现了一定的分离:在大脑左侧不匹配条件比匹配条件引发了更大的N400效应,而在大脑右侧颞叶则是匹配条件比不匹配条件引发了更大的N400效应。无论行为学结果还是ERP结果均支持了研究假设,表明人们在句子理解过程中会实时对句子中隐含的物体颜色信息进行心理模拟,进一步支持了具身认知观对于语言理解内在心理加工过程的假设,即人们在句子理解中会产生视觉通道的关于句义所涉及物体颜色的心理模拟,并且句子所隐含的是否是物体的典型颜色直接影响读者在句子理解中进行心理模拟的具体颜色信息,并进一步对随后的认知判断产生影响。
其他文献
伴随我国职业教育课改的进行,项目课程与项目教学逐渐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备受职业学校教师的推崇。但职业学校教师将项目教学引入课程时,产生了许多问题,如对项目教学中的“项目”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和根本问题,是所有人的需要和追求。没有对幸福的渴求,就没有人类的过去与今天,更没有人类的未来。时代发展到今天,在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
否定是任何语言中都包含的一种成分,表示说话者所描述的情境与实际情境不同甚至相反。研究者们对否定的心理加工机制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研究否定句的整体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