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教育是为了培养国家未来的优秀的人才、建设者、接班人,而教科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媒介,代表着社会权威的知识、价值和观念传统,明确反映学校教育为青少年社会化所选择的特定教学内容和文化。本文主要根据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通过研究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女性形象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危害,对未来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纂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和建议。当前使用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所涉及到的人物,女性的比例明显少于男性,而且其中百分之二十女性人物的形象被妖魔化和偏颇化。这严重影响我国学校教育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尤其是这种带有性别偏见的课本非但不能反映社会变迁中的性别角色,为女性提供可供效仿的女性楷模,反而对少女的自我认识产生障碍,甚至会把她们带入误区,这无助于培养女学生的主体意识、主题精神,发挥她们的主体作用,与现行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因此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对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女性形象的编纂问题展开研究:第一部分阐述选题的缘起。从选题的原由入手说明研究意义,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高中历史教科书为例,研究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女性角色的编写现状。从女性角色严重缺失、形象刻板、认识偏颇、形象被弱化和平庸化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证分析。第三部分分析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女性角色缺失问题存在的原因和危害。传统史观和传统妇女观的存在、社会性别文化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关注和政策支持的缺乏以及教科书的编纂者们集体性别无意识等,都是历史教科书女性角色缺失的原因。这种缺失对学生个人、学校教育和国家的发展等方面都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和后果。第四部分论述了未来中学历史教科书关于女性角色的回归。本章主要分析未来中学历史教科书女性角色回归的意义,提出了女性角色如何回归的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以期对如何将性别平等理念和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历史教育这一重要课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使未来的历史教科书真正实现“男女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