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的情态序列考察与教学对策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chu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共选框架(包括词汇与词汇、词汇与语法、以及短语单位与意义等层面的共选),单个情态动词倾向于与具有特定语义的词语共现,出现在特定的语法环境中,以表达特定的态度意义。这些共选型式倾向于构成以情态或半情态动词为中心的词语组合序列,即情态序列,如词语搭配、类联接等,以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情态序列在克服单个情态动词语义多样性、歧义性、重叠性等问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以情态序列为对象开展情态动词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然而情态序列很少为研究者所关注,致力于高中英语中情态序列使用特征的研究则更为鲜有。因此,以英语本族语学习者写作为参照,本研究致力于调查中国高中英语学习者写作中的情态序列使用特征,并运用语料库调查发现,尤其是中国高中英语学习者情态序列使用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改良高中英语情态动词教学的策略。本研究将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与英语本族语学习者相比,中国高中英语学习者写作中的情态序列有何分布特征?(2)与英语本族语学习者相比,中国高中英语学习者写作中的情态序列有何语义特征?(3)如何运用以上发现改良高中英语情态动词教学策略?采用基于语料库的中介语对比分析,本研究聚焦于WECCHSS和LOCNESS中五个高频使用的情态动词(WILL,CAN,MAY,SHOULD,MUST)。每个情态动词各提取200条索引行,然后逐行观察和对比分析它们的高频序列,获得研究发现如下:第一,与英语本族语学习者相比,中国高中英语学习者写作中的情态序列具有独特的分布特征。在情态动词左侧,他们倾向于使用人称代词,尤其第一、第二人称的复数,如we,you;而英语本族语学习者倾向于使用名词、名词词组,且他们倾向于使用第三人称代词,如they,it。在情态动词右侧,中国高中英语学习者倾向于严重过多使用无时体标记的动词形式,尤其是主动语态,而很少使用有时体标记的动词形式,表明他们倾向于使用“will/can/may/should/must+VP”等形式简单的情态序列。第二,与英语本族语学习者相比,中国高中英语学习者写作中的情态序列具有独特的语义特征。首先他们倾向于使用“PP+will/can+VP[积极结果/行为/事件]”等序列表达如“鼓励、号召、赞许、支持”等态度意义,构筑积极的语义韵,而英语本族语学习者更加倾向于使用“NP+will/can+VP/be+V-ed[中性结果/行为/事件]”等序列传递如“有把握、有信心”等情态意义,构筑中性的语义韵。其次中国高中英语学习者倾向于高频使用“PP[we]+should/must+VP[积极/中性措施/行为]”等序列表达十分强烈的积极态度,如极力呼吁、号召他人做某事,而英语本族语学习者倾向于使用“NP+should/must+VP/be+V-ed[中性措施/行为/事件]”等序列提出建议、强调某事或做某事的必要性,构筑中性的语义韵。第三,运用以上语料库发现,本研究提出了进一步改良高中英语情态动词教学的策略。通过分析与讨论,笔者认为造成中国英语学习者独特情态序列使用特征形成的原因主要为课堂教学方式、教材、以及母语迁移等因素。改良高中英语情态动词教学的策略主要有:(1)充分利用语料库数据,引导学生在大量真实使用的语言环境中观察、分析情态动词的使用特征;(2)以情态序列为对象开展情态动词教学,引导学生在真实使用的语言环境中感受情态意义,帮助克服单个情态动词语义歧义性、重叠性等问题带来的学习困难;(3)运用中英文对比教学,揭示学生在情态序列使用方面存在的超用、少用以及误用等问题;(4)开展句子改写训练引导学生恰当使用情态动词。本研究的教学启示为:首先基于语料库的调查研究有助于揭示学习者在语言使用方面存在的偏离;其次基于语料库的教学有助于解决学习者的语言使用偏离,引导学生掌握更为地道的英语。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为:首先自建的WECCHSS库容偏小;其次语义特征的描述由作者手工独立完成,其准确性可能存在偏差。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经内镜活检病理确诊为食管癌并接受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进行68Ga-FAPI PET/CT显像,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探讨并分析68Ga-FAPI PET/CT检查对食管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名经内镜活检证实食管癌并且即将接受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68Ga-FAPI-04 PET/CT检查,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病理类型等基本信息;根据美国
学位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价由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病理性左心室心肌肥厚大鼠早期心肌功能损伤,探讨盐酸小檗碱(BBR)对大鼠左心室结构和收缩功能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BBR防治左心室心肌肥厚提供可靠的影像学及实验室依据,为进一步临床预防及诊治心肌肥厚提供新思路和新的研究途径。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ISO模型组,腹腔注射异丙肾
学位
目的建立一种固相萃取(SPE)-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方法,测定儿童尿液中的5种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方法选取上海市某小学8~11岁的健康学生,取尿样采用OASIS Max SPE小柱净化富集后,经苯基柱分离,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使用UPLC-MS/MS进行分析。结果 5种代谢物在0.1~200.0 ng/mL线性范围内良好,相关系数均>0.99,检出限在0.01~
期刊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芳香疗法联合中药对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PMS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为中医芳香疗法治疗PMS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64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芳香疗法+中药滋水清肝饮)、对照组(中药滋水清肝饮),每组32例,治疗时间为8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kupperman指数(K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性激素水平
学位
目的:评价药师在癌痛患者全程管理中的作用。方法:(1)由药师组成的PDCA循环(Plan-Do-Check-Act,戴明环)小组通过PDCA循环提高处方合格率。收集2020年8月(PDCA循环前)我院麻、精一处方,将不合格处方按缺陷项进行分类汇总。2020年9月~2021年1月小组对不合格处方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处方合格率的对策,并将对策在全院实施。2021年2月(PDCA循环后)再次收集处方,并比
学位
目的:1H-吡唑萘醌类作为含氮杂环醌的一种衍生物,其抗肿瘤,抗炎等活性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由于其传统的有机合成方法大多不够环保且耗能高,因此开发绿色高效型的1H-吡唑萘醌类合成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四唑(偶极体)与烯烃(亲偶极体)的光诱导1,3-偶极环加成反应通常是制备吡唑啉加合物的有效合成途径。虽然醌类在反应中通常作为电子受体化合物,然而在光化学过程中作为亲偶极体的醌(具有潜在的C=C双键)却很少被
学位
目的:B淋巴细胞急性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是一种B系淋巴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长的疾病。有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的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能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而且对正常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但TRAIL的治疗也有三个主
学位
目的:吡啶并[1,2-a]吲哚/吡咯骨架在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广泛存在,在药物分子中引入磺酰基可增强药物活性、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因此,开展磺酰基取代吡啶并[1,2-a]吲哚/吡咯的合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光介导的反应因其效率高、选择性好、环境友好而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绿色、高效的磺酰基取代吡啶并[1,2-a]吲哚/吡咯的合成方法,为相关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基础。
学位
以聚氧乙烯烷基醇醚为原料,利用羧甲基化法合成了驱油用醇醚羧酸盐。用两相滴定的方法测定其产率,并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原料及产物进行表征。优选出的最佳合成条件为:以乙醇为溶剂,氯乙酸钠和氢氧化钠分别分2次加入,取代时间为4h,取代温度为60℃,聚氧乙烯烷基醇醚、氯乙酸钠和氢氧化钠物质的量比为1∶2∶4。
期刊
目的:1.探讨脓毒症肠损伤不同预后的小鼠模型构建方法。2.运用RNA-seq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与脓毒症肠损伤不同预后相关的核心基因。方法:1.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6组(10只/组),每组分别予以腹腔注射剂量为0 mg/kg、10 mg/kg、15 mg/kg、20 mg/kg、30 mg/kg、40 mg/kg的等体积PBS溶液或脂多糖(LPS,Lipopolysaccharide)溶液,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