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苞凤梨(Ananas bracteatus)是一种重要的新型观赏植物,但因其自交不亲和性,生产上采用吸芽繁殖,繁殖率低、苗木一致性差。因此,研究其体细胞胚发生及遗传转化体系对遗传改良和实现工厂化育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红苞凤梨的吸芽愈伤组织为材料,建立了一个较稳定的红苞凤梨胚性细胞悬浮系。同时,以红苞凤梨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凤梨体细胞胚发生相关基因(AcSERK2)正义表达载体和干扰载体,获得转基因植株,为进一步研究鉴定AcSERK2的功能打下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以固体培养获得的淡黄色、颗粒状、易碎的红苞凤梨吸芽愈伤组织为材料在液体增殖培养基MS+2.0mg/L BA+1.0 mg/LNAA中进行悬浮培养,并对培养物生长过程进行测定,发现愈伤组织的生长曲线呈“S”型,第0-.,4d为生长延迟期,第4-12d为缓慢生长期,第12-20d为指数增长期,20d后为生长停滞期,因此20d为最佳继代周期。悬浮培养过程中,将培养物依次用20目(孔径840μm)、100目(孔径125μm)、170目(孔径75μm)不锈钢网筛筛除大颗粒愈伤组织,连续培养7-8代,可获得分散良好的悬浮系。再转至液体体细胞胚诱导培养基MS+5.0 mg/L 2,4-D+0.5 mg/L BA中诱导胚性,即可获得分散良好、均一的胚性悬浮系。采用平板培养、悬浮培养、浅层静止培养3种方式对胚性单细胞悬浮液进行继代培养以筛选适宜的单细胞培养方式。结果表明,悬浮培养20d后细胞生长量达154%、圆形细胞率达75%、细胞分裂率达64%,均高于其它两种培养方式是单细胞培养的最佳方式。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以pFGC5941-AcSERK2-bar正义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红苞凤梨胚性愈伤组织,经共培养和3代筛选培养后获得抗性愈伤组织,抗性愈伤组织经诱导不定芽、不定根分化后获得抗PPT植株。3代筛选最终从1505块胚性愈伤组织中获得110株抗PPT的植株。以bar特异引物对抗PPT植株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比对,5株为转基因植株,转化率为0.33%。以农杆菌介导pYLRNAi-AsSERK2-hpt干扰载体转化红苞凤梨胚性愈伤组织,经共培养后在含HygB的筛选培养基上经过2代筛选可获得抗性愈伤组织,再经诱导不定芽、不定根分化后获得了抗性植株。本实验共浸染1509块胚性愈伤组织,获得了61株HygB抗性植株。经hpt特异引物PCR扩增和测序比对,4株为转基因植株,转化率为0.27%。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以非转基因植株为对照(CK),利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转基因红苞凤梨叶片AcSERK2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过表达植株中AcSERK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非转基因植株,非转基因植株中AcSERK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RNAi植株,过表达植株中AcSERK2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RNAi植株,说明AcSERK2已成功整合到红苞凤梨基因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