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系统的跨层AMC设计与实现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ao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业界公认的移动宽带主要技术,LTE已经得到了全球主流通信运营商的广泛支持,正步入快速商用阶段。LTE在全球范围内的加速商用,离不开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与核心产品的通信设备商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此背景下,研究开发速率更高、时延更小、整体性能更优的LTE产品成为当前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而在LTE系统中引入链路自适应技术和跨层设计思想,使得提供高速稳定的宽带无线业务成为可能。无线链路自适应的采用,是LTE项目的重要标志之一。无线链路自适应技术的目的是无线资源的最优配置。自适应调制编码(AMC)技术作为链路自适应的重要内容之一,因其在提高系统频谱效率方面的优势而备受瞩目,成为LTE的关键技术。LTE系统中引入AMC使得系统在保证误码率或者误帧率前提下,获得较高的系统吞吐量,从而提高了系统的频谱利用率。目前AMC技术在LTE相关协议中只是预留了相关的协同信令的设置,将具体的AMC实现留给了各设备厂商自行实现。本文基于对LTE系统的研究,围绕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混合自动重传技术和跨层联合优化,首先对现有LTE中的AMC实现方案进行了研究,针对现有的两种方案:基于信道估计的AMC和基于ACK/NACK的误块率(BLER)反馈的AMC方案,分析了分别存在的问题,即:1.信道估计方案存在信道估计的准确性问题,以及信道质量指示(CQI)上报时间周期问题;2.ACK/NACK反馈方案存在对信道状态变化不敏感,无法实时跟踪信道变化,以及依赖于UE调度算法,频选调度情况无法适应信道变化的问题。然后,依据跨层设计方法和现有的LTE系统架构的设计,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LTE的联合HARQ跨层设计的下行AMC优化方案,在MAC层实现了结合CQI以及BLER综合控制编码调制方案(MCS)的调节。最后,通过在LTE产品的开发中,对此下行AMC方案进行了实现,最终调试出了一套性能优化,满足运营商需求的LTE基站产品中的下行AMC模块。
其他文献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作为一种可以有效对抗多径衰落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在移动通信中,信道具有时变特性,因此动态地对信道进行估计
卫星导航系统不能作为唯一的导航手段,应重视发展自主的陆基区域无线电导航系统。综合考虑电波海上传播特性和陆基区域无线电导航系统的机动性,在海上作用距离不超过1000km时
Turbo码是由C.Berrou等人在ICC′93会议上提出的一种信道编码,由于它很好地应用了Shannon有噪信道编码定理中的随机性编译码条件而获得了接近Shannon理论极限的译码性能。它的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系统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密码的构建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群体对各类信息的使用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密码的构建
近些年来,随着新技术在通信、计算机、信号处理等相关电子领域的广泛应用,语音编解码技术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在实际工程中,为了解决通信质量和通信速率这两个相
泄漏同轴电缆以其良好的电波覆盖性能在矿山、地铁、隧道或建筑物等闭域空间内的无线通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其电气特性的研究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首先从泄漏同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