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压缩特性及其压缩打包装置设计与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pear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目前芦苇打捆设备压缩效率低、成型芦苇块密度低以及压缩机构易损等问题,充分考虑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及芦苇物料自身所具有的经济价值性,以芦苇压缩特性为基础,展开对芦苇压缩打包装置的设计与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芦苇物料压缩特性的试验研究:结合国内外草物料压缩基础理论展开对芦苇物料压缩特性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针对13%,15%,17%三种含水率并等分的芦苇物料进行压缩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分析三种含水率的芦苇物料在压缩过程中的所受的压强与压缩位移、压强与压缩密度及压缩密度与体积模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构建其曲线图形及数学模型,针对压缩密度与体积模量关系的拟合数学模型进行优化求解,计算理论最佳压缩密度值(259kg/m~3)及对应的理论最佳压强值(0.24MPa),得出的数据为后续芦苇压缩打包装置关键部件需施加的最大压强值提供理论基础和设计参数。(2)芦苇压缩打包装置总体方案设计:以芦苇压缩特性试验得到的理论最佳压强值最为装置工作过程中方捆截面最大压缩力,对装置主要技术要求和技术参数进行设置,针对装置主要技术要求和技术参数进行设计与计算,分析压缩机构的影响因素,得出压缩活塞在压缩打包芦苇物料的过程中其所提供的压缩力F大小与压缩活塞的质量m值大小、曲柄的长度r值大小、连杆的长度L值大小、曲柄的压缩角速度值大小相关。且通过对压缩打包机构的参数化设计得出r=273mm,L=1048.5mm。压缩打包机构最小传动角(67.4。)满足设计要求。(3)芦苇压缩打包装置仿真分析:针对装置运动学分析深度探究装置基本工作原理,并针对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机构惯性力不平衡进行分析,提供一种部分平衡法且取平衡块质量大小11.19kg。通过对关键机构的动力学分析研究装置在空载过程中与压缩芦苇工作过程中各种几何关系,并得出关键铰接处实际工况下的受力,以及曲柄与连杆、连杆与压缩活塞在工作过程中的最大FX、FY、FZ。针对曲柄与连杆应力及位移进行分析,得出曲柄最大应变(40.912MPa)、连杆最大应变(89.102MPa),均未超过40Cr屈服强度(170MPa);曲柄最大位移(0.0811mm)、连杆最大位移(0.936mm),均小于装置整体运行尺寸。针对压缩机构进行结构内部震动模态分析与谐响应分析,得出在100.81Hz、126.11Hz、278.6Hz、321.93Hz、332.42Hz、350.35Hz时,芦苇压缩打包装置内部易发生共振现象。
其他文献
为筛选适宜的林药模式,促进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态公益林改造和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研究了杉木与药用植物复合经营对退化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红细胞锌的方法.方法:取一定体积的红细胞,低渗破膜,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为0.86%~1.86%.回收率为94.67%~97.60%.结论:方法简便,精密度好,
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进行了改造与升级,网络购物就是其中的成果之一。网络购物彻底颠覆了人们传统的购买环境以及购物方式,其独有的突破时空障碍的能力,使
将碳纳米粒子引入聚合物共混体系是一种实现复合材料功能化与高性能化简单而有效的方式。其中,纳米粒子在两相界面的选择性分散不仅可能提高聚合物组分间的相容性,也为制备具有极低逾渗阈值导电网络的复合材料提供新思路,因而引起科学界与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纳米粒子在两相界面的选择性分散可通过调节纳米填料与聚合物组分的相互作用参数(热力学方法)和/或各组分的混合顺序(动力学方法)实现。然而,即使纳米粒子能热力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激活及其信号传导在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7例口腔颌面部肉瘤和14例良性间叶组织肿瘤中FAK和尿激酶型纤
现代麻醉学认为,手术中的记忆和知晓可以对患者的心理、生理产生重大影响[1].咪唑安定为苯二氮革类药,具有良好的顺行性遗忘作用.作者比较了不同剂量咪唑安定产生的顺行性遗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展十分迅速,但与此同时,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也在慢慢恶化。于是世界各地的人们开始积极地寻找挽救措施,其中建立国家公园便是一项重要的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