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芯混凝土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hua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处于世界上两个最活跃的地震带之间,东部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西部和西南部处于欧亚地震带上,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国之一。每次地震都会造成建筑大量倒塌,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在众多建筑中,混凝土框架结构以其平面布置灵活,易形成大空间等优点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保证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设计人员往往赋予框架结构足够的延性,即结构进入塑性阶段后能以塑性变形抵抗地震作用,从而满足建筑物“大震不倒”的要求。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主要通过限制柱的轴压比等措施来提高框架柱的延性,而加芯混凝土柱可以降低轴压比限值的要求。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设置,加芯混凝土柱具有良好的滞回延性和较高的承载力,故有必要研究由加芯混凝土柱所组成的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对一普通混凝土柱框架结构和相应的加芯混凝土柱框架结构设定相同的抗震性能目标,在不同场地条件下按多遇、设防和罕遇地震作用分别进行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通过对结构模型的底部剪力-顶点位移曲线、能力谱-需求谱曲线、达到性能点时的楼层位移与层间位移曲线及塑性铰的发展、分布等进行分析和比较,判断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能否达到不同抗震等级的设计指标,确定整体结构是否满足“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在此基础上,对加芯混凝土柱框架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进行客观、合理地评估,为加芯混凝土柱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在明显减少加芯混凝土柱截面的情况下,其整体承载能力及抗震性能仍然高于普通混凝土框架结构。
其他文献
摘要: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人的潜能、师生的主体作用、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综合运用过程。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有三个: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色彩形成。其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109  在新一轮课改中,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城镇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工程建设中频繁出现高填方,如何对高填方边坡进行支护,成为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高填方边坡具有坡度陡、坡体高、填方量大等特点
随着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原油战略储备项目的实施,储油罐的防震减灾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由于地震动的不确定性以及储罐本身的复杂性,许多按抗震规范设计的储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