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素是一种不能由人体合成的水溶性维生素,其参与体内重要的蛋白质和脂肪酸代谢。由于其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被广泛地应用到多个领域。本论文对生物素高产菌株的筛选和育种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长圈法筛选生物素产生菌株、生物素产生菌株的分类鉴定、生物素产生菌株的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生物素产量和生物素高产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实验利用产氨短杆菌的营养需求,通过平板初筛和摇瓶复筛,获得两株产生物素能力较强且稳定的菌株,其中一株菌FD的生物素产量达到191.6μg/L。为了更好地了解菌株的功能和特性,对两株产量较高的菌株FD和DJ①,通过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将它们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采用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通过生物素类似物的抗性筛选,获得菌株FD的一株突变菌,生物素产量为207μg/L。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酵液中生物素的含量,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9566.99695X-20893.30388,R2=0.9992,在15~200μg/mL的范围内,其吸收峰面积y与生物素浓度x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验构建了一个重组表达载体pBBR1MCS-5bioB,将该表达载体利用三亲接合转移法转化到生物素产生菌假单胞菌FD中,构建了工程菌。通过对该工程菌进行转录水平上的检测表明,重组表达载体pBBR1MCS-5bioB在工程菌中转录成功,最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高产工程菌的生物素产量。工程菌的生物素产量为929.24μg/L,比未重组假单胞菌FD产量提高了3.8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