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荷斯坦牛和牦牛的三个功能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g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采用PCR-RFLP分析方法,对22头西藏牦牛和18头荷斯坦牛的3个候选基因:生长激素(GH)基因、k-酪蛋白(k-CN)基因和β-乳球蛋白(β-Lg)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305天产奶量、产脂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生长激素基因的第五外元区,西藏牦牛和荷斯坦牛均存在酶切位点的变异,表现出多态性,用Alu Ⅰ内切酶进行酶切分析,均检测到两个等位基因A和B,西藏牦牛A和B基因频率分别为0.909、0.091,荷斯坦牛为0.917、0.083;基因型均为AA和AB两种,西藏牦牛AA、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20、0.180,荷斯坦牛为0.840、0.160。未检测到BB基因型,且两牛种间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 在k-酪蛋白基因第四外元区,荷斯坦牛存在酶切位点的变异,表现出多态性,用Pst Ⅰ和HindⅢ分别进行酶切分析,检测到两个等位基因A和B,其频率分别为0.694和0.306;基因型为AA、AB和BB三种,其频率分别为0.444、0.500和0.056。在西藏牦牛中,只检测到一个等位基因B,未发现多态性。西藏牦牛和荷斯坦牛β-乳球蛋白基因的扩增片段用PvuⅡ内切酶分别进行酶切分析,均未发现多态性。 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法,对西藏牦牛GH基因AA、AB基因型与305天产奶量、305天产脂量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AA、AB的305天产奶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305天产脂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可以将GH基因位点作为对牦牛产奶量等生产性能进行选择的分子遗传标记。 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法,对荷斯坦牛k-CN基因AA、AB和BB基因型与305天产奶量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AA与AB、BB的305天产奶量之间差异显著(P<0.01),AB和BB的305天产奶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对k-CN、β-Lg基因与荷斯坦牛产奶量的最小二乘分析表明:k-CN和β-Lg基因位点对产奶量影响不显著(P>0.05),β-Lg基因位点对乳脂率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P<0.1)。对β-Lg基因型间的多重比较发现,β-Lg AA型个体的乳蛋白率显著低于β-Lg AB型和β-Lg BB型个体(P<0.05)。
其他文献
骨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对硬组织修复材料的探索一直是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羟基磷灰石是构成人骨无机质的主要成分,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骨传导性
为探讨饲料中不同水平CLA对幼建鲤消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体重为10.71±0.02g的健康幼建鲤1200尾,随机平均分成八组(4-1、4-2、4-3、4-4、4-5、4-6、4-7、4-8组),每
萨特在《什么是文学中》中提出了"文学介入"理论,"文学介入"旨在揭露不同阶级的人的处境,起到干预社会的作用,达到引起行动的效果。狭义的"介入"指向政治介入,揭露一定阶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