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德赞时期两封信函探析

来源 :青海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kl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教在藏区的传播可以追溯到松赞干布时期,那个时期在王室的支持下修建一些寺院和道场,但这些寺庙大都只是供奉佛像的一种单一性场所,不具备后期桑耶寺所盛行的佛、法、僧三宝的正统寺院。到赤松德赞时,大力从古印度引进和接纳大规模的佛教文化后,藏民族与古印度之间的文化交融进入了另一种深层阶段,一致彼此影响深远非浅。从古印度学经制的开始,根本上以佛教文化为主导的印度文化渐渐对藏族传统文化产生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印度高僧大德的引进和大量佛经的翻译。尤为代表性的是修建了藏族历史上第一个以佛法僧俱全、拥有供奉、学经、传法、译经、僧舍、经堂等大规模的正统寺院一桑耶寺。桑耶寺的建立,吐蕃首次涌现出出家受戒、建立僧伽制度、佛经翻译、讲经修心等一系列以印度学经制度为蓝本的佛事活动。那时从古印度正式大规模的吸纳佛教文化后,藏民族与古印度之间有了数世纪的文化交流。古印度学经译经的开始,从印度吸收大量的梵语文学理论,藏族先哲们起初通过梵语来学习古印度文学理论并模仿梵语文学进行文学创作,之后通过翻译梵语来进行学习和创作。除此之外,他们也逐渐关注印度的一些其他文化,比如印度佛教文学作品,在漫长的吸收梵语文论的同时,很多藏族翻译家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该论文主要研究赤松德赞时期存封在丹珠尔大藏经中的两封信函为切入点,对两封信函所涉及的吐蕃时期的经济、文化、思维、军事等各个领域进行探讨。并对两封信函所折射出的藏族古典文学的理论与参考价值进行对比分析。因此本人将把本篇论文分为五个章节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第一章,分别以弘扬佛法和吐蕃政治发展的需要为切入点,探讨了两封信函的时代背景。第二章,主要探究了两封信函的作者生平,并对藏族先哲在历史中给予他们的历史地位进行了质疑探究。第三章,讲述了两封信函所表露出的治国理论、佛教戒律、民主制度、军事治理、人文精神等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和分析。第四章,较为深入的研究方法对其内容框架、文字校正的分期阶段、两封信函作为藏族文学史上最为广泛流行的格言和言教文学体裁的母体进行了研究。第五章,主要从两封信函对后期产生的影响,作出了相应的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设计非晶合金体系的基本经验原则,设计了五元合金体系Al-Ni-Zr-Cu-Y,采用快速凝固法,分别在真空和大气条件下制备了合金条带。三组合金系为:Al80Ni10Zr8-xCuxY2(x=1,2,3,5)、A
在中国巨力集团公司实际生产中,钢丝绳套冷压模具凹模大量早期失效使产品质量不能保证、成本增加。根据巨力集团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冷压凹模早期失效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团队精神愈受重视,现代企业也在不断关注与倾力培育企业团队精神,以强大自己的团队,从而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协同合作在团队精神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环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外科矫形手术、齿填充材料、人体硬组织的修复领域对于生物活性材料的需求量日益增长。金属基生物活性陶瓷涂层由于具有金属和生物活性陶瓷的综合优势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亚基低分子质量多肽2(LMP2)、低分子质量多肽7(LMP7)在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唇腺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pSS诊断、鉴别诊断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收
在任何时代,阅读对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都具有重大意义,但随着中国进入数字化时代,国民阅读发生了急剧变化。本文总结了前人关于数字化时代对中国国民阅读的影响和对策的相关
中在结构的描写上,本文试图从构式的角度进行考察,对该构式的内部构成、语义表达和外部表现进行阐述,以期对该构式有更深的挖掘。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
本文从公共关系学和修辞学两种取向,针对国内外近年来的危机传播(crisis communication)研究进行了综述。从公共关系学取向而言,危机公关研究仍关注实践层面的传播策略,危机
目的:探究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
<正>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西藏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区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创新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人才匮乏。《西藏自治区